2万新四军濒临绝境,粟裕命战士:在俘虏面前打架!最终破敌7万

冰香阅览娱乐 2024-11-27 12:44:36

战场之上不仅仅是双方兵力的较量,更是双方智力脑力的巨大碰撞。

而我国历史上更是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极具军事头脑的顶级将领们。

这批将领在战场上各有所长,对于我国取得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而今天的主人公粟裕将军的专长则格外特别,调动之中尽显能力。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给出了一份十分特殊的解法,最终突破重围。

在这位常胜将军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少数民族军事家

粟裕将军的各种事迹和战术想必很多军事迷都是如数家珍的。

但提起他的少数民族身份,可能就触及到了一部分人的知识盲区。

实际上粟裕将军是我国所有军事家之中少有的少数民族出身。

18岁起,他便开始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摸索、奋斗。

头脑灵活且信仰坚定的他在追逐理想真理的路上成长的非常迅速。

自投身到革命打响第一枪之后,他便一直没有离开过战争的前线。

因为自身的经历,他坚信只有勇敢举起枪杆子,才能最终推翻敌人。

在目标坚定的指引下,他迅速的蜕变和成长着,始终不忘曾经的愤怒,从普通士兵一路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红军干部。

他从不会因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就退居后方,面对战场上的危险,他从不退让半步,多次身受重伤。

1930年时的一场战争甚至让一块弹片存在于他身体中整整五十多年。

让他成为一代军事家、战略家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各种实战的过程中,粟裕有意识的进行总结与思考。

凭借反复的复盘和总结,成功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军事作战方式。

在担任红军学校学院连连长的时候,他更是带领所有学员进行交流,交流目的就是总结成功经验分析研判不同的战略形势,进行战略决策。

他作战方式非常灵活,不拘泥于传统方式,往往出奇制胜。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粟裕将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交出了两次满分答卷。

在黄陂和草台岗中,他率领一众士兵伪装主力战队,顺利完成任务。

抗日战争屡出奇招

战功赫赫之下,很多人都更多的关注粟裕将军在解放战争的贡献。

实际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已经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关键将领之一。

因为善于总结经验并且能够冷静的分析局势。

在抗日刚一开始,他就果断判断拿下战争的关键在于利用好游击战术。

事实证明,这一论断切中了整个战争的重点,成为后期的致胜法宝。

抗战伊始,粟裕率领着新四军的第一支队伍出发前线,作为先头军,他们所肩负的任务的重要性自然是可以想象。

不仅要摸清整个路线,还要为后续部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行进途中,粟裕等人抓住时机迅速出击,发动了伏击战,这次伏击战击毙了多名日本军官,极大的壮大了气势。

要知道抗战刚开始,日军的军事表现还是具有一定压制力的。

粟裕的果断和充分研判造就了新四军的江南首胜,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伏击战印证了粟裕的理论。

抗日战争的推进让粟裕的军事思维更上一层楼,看的更高更远,而他也从一位合格的指挥官成长为了军事家、战略家。

1944年,粟裕察觉到主动出击的时机已经到来,苏中区的指导观念应当及时的做出挑战,变“坚持”为“发展”。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粟裕将自己的想法郑重提出,而他的想法就是主动发动战役,化被动为主动。

会议方面对于这一提议表示了认可,随后正式决定发动“车桥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粟裕充分发挥了自己指挥大规模战争的能力。

作为全面的组织指挥者,他调动了五个团发动气势磅礴的强攻。

这次战役毫无疑问取得了绝对的胜利,生擒了一位日本高级军官,而战役的成功更是让粟裕信心大增,也让军中士气大增。

所有人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民必将取得胜利。

粟裕一直参与前线作战到了抗战的最后一役,为解放战争奠定基础。

在抗日战场上粟裕始终保持着积极出击,灵活变动的策略。

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刻,他都没有放弃寻找突破的机会。

作为成长于基层前线的干部,他始终坚守前线,为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面对时刻变化的战场局势,他凭借自身对于战争的理解能够精准把握。

相比较其他将军,他作为军事家灵活的一面更为突出。

直言不讳同样是他的一大特点,只要有想法便会积极进行沟通。

事实证明,他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基于自己的深思熟虑而并非突发奇想。

这种能力与品质十分的难得,也让上级格外信任他完成任务的能力。

毛主席更是通过天目山战役了解到了这次用兵奇才。

解放战争备受重用

这场战役在很多人心中是一次非常经典的战术运用,足见粟裕的能力。

当时粟裕手下有2万余人,但是对方手中有整整6万多兵力,加上一些伪军共7万。

面对十分熟悉自己游击战术的敌人,粟裕抛弃了原有的作战方式。

眼见对方队伍为了不被游击战术打散,选择了缓慢前进的方式。

粟裕深知此时必须要让他们彻底的放下戒备。

为了表现我军内部溃散的假象,他进行了一次“大型表演”。

先是组织兵力与对方进行硬碰硬,但都佯装不敌只能撤退。

几次下来,敌人的态度就有点松动,但也没完全相信。

眼见敌人进行依然谨慎,粟裕相继安排了其他的“精彩内容”。

他先是让战士们故意在俘虏前打架、争执,营造出军心涣散的形势。

随后故意扔下一部分俘虏,让其带一些消息返回对方队伍中。

对方将领接到返回的俘虏带回的消息:新四军内部已经打起来了,原本有些怀疑的他彻底相信了对方内部已经溃不成兵。

他本以为自己等到了果断出击的时机,没想到正中粟裕下怀。

李觉派出52师出击,被做好充分准备的我军将士一举拿下,之后的残兵败将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样的聪明,这样的水平,粟裕将军的能力可见一般。

1948年的关键时刻,他多次出面阐释自己的想法:保留兵力在中原。

当时的党中央想要将兵力调动南渡,但粟裕觉得不妥。

在这个巩固优势的时候,应当保留兵力大规模进行歼灭战。

为此,他甚至写了一篇长达3000字的电报,只为留下兵力。

最终这个意见还是被党中央认可了,同时粟裕也肩负起了歼灭战任务。

擅长组织大规模兵团的他,第一战就歼灭近十万敌人,这个成绩足够让人震撼,粟裕这个名字也没更多人记住。

在最终胜利的前夕,粟裕如往常一般保持了理性分析的能力。

虽然战局已经完全倾向于我们,但保留兵力的提议极大缩短了进程。

而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表现堪称“军神”,遇到谁都不怕。

敌方将大部分精锐都投入其中的,拿下胜利的决心十分坚定。

但粟裕多次在战场上以少胜多,将能力展现的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自他担任指挥官起,他便保持着前线指挥的习惯,与士兵们共进退。

在淮海战役中也是如此,随着捷报频传,全军上下都是欢欣鼓舞。

一直到1949年年初,淮海战役以歼敌55余万的结果宣告结束。

随着长江以北等地区的解放,他们一起创造了60万胜80万的奇迹!

0 阅读:18

冰香阅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