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央视新闻,荆州新闻网央视新闻,荆州新闻网,中国西藏网。
“高原之舟”下山早在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激烈且频繁的地质运动就慢慢地将一些高原的雏形勾勒出来了,或是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地球的内部就像是怀有一个调皮的胎儿的母亲,时不时的踢腿和推搡就能让母亲的肚子产生变化。
只不过地球留下的变化真的会浮现并旷古存在。
而青藏高原,这个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的“世界屋脊”也是在亿万年的地质运动的累积下诞生的。如此古老的地区自然孕育着许多独特而壮丽的自然物种,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黑颈鹤、雪豹、野牦牛……像这样的珍贵物种比比皆是,而其中最接地气的当属号称“高原之舟”的野牦牛了,原因无他,就是它们不怕人类。
当其他珍稀物种对人类万分警惕的时候,野牦牛则是直接冲了过来,管他什么人类!先顶翻了再说!尤其是在繁殖期,很多独行的雄性野牦牛开始从山下冲下,进入牧民的家牦牛群中追赶人类。但它们的目的倒也不全是为了向人类示威,其实更多的是为了繁殖!
是的,不少的雄性野牦牛在繁殖期总会来找家牦牛繁殖。
为何来找家牦牛?想要繁殖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得能生出来!
野牦牛和家牦牛实际上在数千年前完全是一家人,将它们分化开的自然还是人类。当时高原地区生活的人类条件艰苦,他们迫切的需要能帮忙运输,耕种和稳定提供肉食的家畜,于是就有人盯上了高大壮硕的野牦牛。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总之人类确实成功地将野牦牛驯化了。
从那之后,野牦牛和家牦牛开始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基因分化,导致它们之间产生了差异。光是看体系,那区别就超级明显了。你看野牦牛,它们是身高1.8甚至超过2米,体重达到了一吨左右的巨兽!再看家牦牛,一般就也1米多高,体重能有个600斤就顶头了。
不光是外形,从遗传关系的角度看,它们也存在了差异,因此目前它们被划分为同科同属的不同种。
但话说回来了,也不过分化了数千年,生殖隔离倒还没有出现,因此野牦牛和家牦牛是可以产下健康的混血后代的,这种混血儿被称为“野血牦牛”。
知道了它们能生,那为什么雄性野牦牛要下山找瘦弱的雌性家牦牛繁殖呢?这样对野牦牛来说基因不会变差吗?
这实际上算是无奈之举。
在野牦牛的繁殖期,雄性之间争斗配偶的战争是非常激烈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生死战,毕竟对野牦牛来说,更好的基因才有延续的必要。但是失败的野牦牛是不会甘心放弃的,它们要么寻找机会进入种群跟雌性野牦牛交配,要么就是离开种群去寻找别的种群。
而有些雄性野牦牛另辟蹊径,它们觉得山下的那些家伙虽然瘦弱,但好歹也是牦牛家族的一员,找它们繁殖也未尝不可,而且山下的雄性家牦牛都是些不中用的东西,无法阻碍自己。于是它们就会在繁殖期下山寻找野牦牛。
而牧民对其不但不害怕不生气,反而特别的开心,他们甚至会把自家的牦牛群在野牦牛繁殖期赶到它们的栖息地附近,用来勾引离群的野牦牛。
于是你就可能看到非常奇怪的场景:庞大如小车的牦牛从远处飞奔而来,径直地冲进了家牦牛群中,它们看到人类就会直接发起冲锋,而这些人类被追赶得绕着牧草堆和小屋子转圈,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等到野牦牛觉得小小人类不足为惧后,它们就会开始寻找合适的雌性家牦牛进行交配。
牧民们干嘛这么逆来顺受?唉!其实他们心里美着呢!
牦牛混血儿青藏高原的环境对不适应的生物来说,实在说不上是舒适,即使是对野牦牛这个老本地牛来说也是一样。这里的空气稀薄,气候寒冷且牧草生长期很短,因此野牦牛为了生存就变得非常强壮,抗病性更强,但相对的,繁殖能力,肉质和产奶能力都较差;而家牦牛在人类有意识地培养下,生长更快速,肉质和产奶能力也更佳。
而它们的后代,也就是“野血牦牛”就能同时继承野牦牛和家牦牛的优点,它们的环境适应强、体型和生长速度都比普通家牦牛幼崽强很多,而且“野血牦牛”的后代母牛比家养母牦牛产奶要增加1.5倍,产肉量也能提高30%左右,幼崽更强壮也更容易存活。
如此多的好处,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居然要不普通牦牛贵一倍以上。你说牧民们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因此他们非常欢迎野牦牛下山。而且野牦牛虽然按法律归属是国家的,但它们的繁殖行为是自愿的,而母本则是牧民的家牦牛,繁殖出来的混血牦牛自然就是牧民的,牧民想怎么处理都可以。
国家也认为“野血牦牛”是非常优质的品种,但不能总依靠野牦牛下山这样原始又有点运气成分的方式培养。于是在2019年,西藏已经初步开展野血牦牛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启动实施野血牦牛新品种培育攻关研究。后来有陆续出台了许多政策,比如银行为“野血牦牛”产业项目放贷,建立野血牦牛示范基地,引入物联网可视化系统等等。
这些举措加快了符合地区特色的新兴产业链的形成,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青海省目前培养了多个以野牦牛作为父本,当地的家牦牛作为母本的新品种杂交牦牛,其中最出彩的是大通牦牛和阿什旦牦牛。尽管技术还不稳定,但大通牦牛的的体型已经完全产生优势了,它们出生仅仅6个月就可能长到100公斤,这是非常夸张的。
还有待观察尽管培育混血牦牛优势多多,但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组织性的通过科研来研究其实危害不大,但问题是没办法推广开来,也不清楚是否适合长期规模化推广。这些混血牦牛培养出来很快,但是它们是否能独立作为新物种繁衍,目前还有待考察。
所以很多牧民还是得依靠让野牦牛进入家牦牛群来繁殖的方式培育混血牦牛。而这么做是有些问题的,首先是安全问题,野牦牛的攻击性非常强,尽管牧民们知道如何对付它们,但难免可能出现危及安全的意外;另外,这么直接的杂交可能会将混血牦牛的基因带到野外,到时候就可能污染野生牦牛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