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大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大家可能觉得每个专业都应该人满为患,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学霸云集的地方,却有一个专业十分的冷门。
这个专业自2008年创立以来,竟然只招收了6名学生,可以称得上是北大“最孤独”的专业。
北大“最孤独”的专业
这个被调侃为北大“最孤独”的专业就是古生物学专业。
你可能以为这个专业是虚构,但事实并非如此,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和安永睿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4年初夏,北大校园里洋溢着毕业季特有的欢乐与不舍。
在图书馆前的台阶上,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她就是薛逸凡,古生物学专业唯一的毕业生。
当同学们都成群结队拍摄毕业照时,薛逸凡却只能独自面对镜头。
不曾想,就是这张仅有一个人的毕业照,让这个大学四年默默无闻的女生在网络上爆火,因为网友都不相信会有古生物学这样奇葩的专业。
古生物学,这个听起来就充满神秘感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生命形式。
古生物学可不是单打独斗的学科,正相反,它更像是一场跨界的知识盛宴,要想在这个专业有所成就,必须要学会从多方面学习。
不仅如此,它还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古生物学家经常需要从蛛丝马迹中寻找远古生命的痕迹。
薛逸凡的学弟安永睿就是被这种特别的神秘感所吸引,从小就喜欢收集五彩斑斓的贝壳和石头。
他房间的墙上贴满了他亲手绘制的地图,仿佛天生就是个小小的考古学家。
当他第一次听说有古生物学这个专业时,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尽管他知道这个专业会很冷门,但对安永睿来说,能够沉浸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学习和成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古生物学的独特魅力
薛逸凡和安永睿对古生物学的情有独钟,同样来源于它独特的魅力。
事实上,这个专业虽然看似冷门,但就业前景可是非常的广泛。
无论是博物馆、研究院还是事业单位,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各个领域都非常有用武之地。
不仅如此,除了传统的就业方向,北大古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开辟出了新的道路,张博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张博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钻进实验室或者在博物馆里每天和化石打交道,而是拿起了笔,成了一名科普作家。
他的书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还屡次斩获科普文学大奖,成绩斐然。
每次收到读者的反馈,说被他的文章点燃了对古生物学的热情,张博然都会乐得合不拢嘴。
这种成就感,比起在实验室里发现新物种可一点儿也不差。
不知不觉中,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还在推动科学知识普及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正是因为他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古生物学产生兴趣,从而思考古生物学对人类的意义。
张博然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北大的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
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像蜜蜂采蜜一样,在各个专业间自由穿梭。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种思维方式在很多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即使学生进入与古生物学看似无关的行业,如销售、金融等,也完全能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在行业领域中脱颖而出。
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优势,古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各大研究所预定,他们的未来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古生物学专业的教育模式,无疑是对学生兴趣和潜力的最大尊重,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冷门专业对人类的贡献
冷门专业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显得很遥远,但实际上它们却承载着对地球生命历史的探索和认知,尤其是在对人类知识宝库的独特贡献上。
天文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还为我们理解宇宙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以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为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学者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和金器,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蜀国的辉煌文明,还为研究中国早期文明的多元性提供了重要证据。
这些真实案例表明,冷门专业并非无足轻重。
相反,它们像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稀有珍宝,虽然不常被提及,却在关键时刻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还为解决当代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语
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以其独特的招生模式和教育方式,成为了一个传奇。
每一位学子,都是这个专业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证明了即使是冷门专业也能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生物学这个专业,将会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学子,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更多的光彩。
参考来源
环球网-《北大再现一个人毕业照:该专业“六代单传”》2016.5.21
法制晚报-《访北大单人毕业照事件主角薛逸凡,古生物学专业介绍》20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