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老照片:缠足的妇女​​​,尼克松访华宴会自助餐,孙中山凭吊秋瑾

历史小破 2025-01-20 10:36:42

在岁月的长河中,偶然邂逅一组独特的上色老照片,它们宛如被时光封印的珍宝,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这是一张承载着沉痛历史记忆的老照片,拍摄于1927年,彼时,国共合作不幸破裂,风云突变,白色恐怖如汹涌的潮水般迅速席卷而来。

照片中的上海街头,俨然成为了一片恐怖的猎场。街角处,两名身形魁梧的警察,正牢牢地揪住几位共产党员。他们的双手被粗暴地反剪在身后,衣服也在挣扎中变得凌乱不堪。然而,即便深陷绝境,这些共产党员的眼神中依然透着无畏与坚定,没有丝毫的怯懦与屈服。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内,彼时,孙中山先生挺拔地站立在国民党的象征——青天白日旗下,身姿如松,目光坚定。这一瞬间,被镜头永久定格,成为一帧极为罕见的珍贵画面。照片记录下的,是孙中山先生在新创立的黄埔军校,向热血澎湃的学员们发表演讲的场景。

环顾四周,孙中山先生身旁,一众国民党主要党员肃然而立。在先生左侧,是他携手同行、并肩战斗的亲密伴侣宋庆龄女士。她仪态端庄,眼神中满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与对先生的深情。右侧,是蒋介石,彼时,他刚结束苏联之行,归来不久,被任命为这所承载着革命希望的军事学院——黄埔军校的校长。

而在人群中,有一位身着白色西装、头戴草帽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孙中山先生的挚友廖仲恺。廖仲恺先生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矢志不渝。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廖仲恺先生成为蒋介石在政治道路上的主要对手。1926年,廖仲恺先生不幸遭遇刺杀,溘然长逝,令无数人扼腕叹息。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黄埔军校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蒋介石重要的权力根基。从这里走出的众多学员,在之后的二十年峥嵘岁月里,始终追随着蒋介石的脚步,成为他最忠诚的支持者。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因罹患癌症,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九岁。先生一生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奔走操劳,其离去,举国悲痛。先生逝世后,遗体经妥善处理,予以永久保存,并暂厝于北京郊外香山的一座寺庙之中。彼时,各界人士怀着沉痛与敬仰之情,纷纷前来瞻仰吊唁,寄托哀思。

时光匆匆,四年后的 1929 年,国民政府精心筹备,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奉安大典。先生的遗体被恭请送上装饰着国民党旗帜且印有其头像设计的送葬列车,一路缓缓南下。

最终,在蒋介石选定的南京紫金山上,一座宏伟且别具意义的特殊陵墓拔地而起。这里,将成为孙中山先生永恒的安息之地,承载着后世无数人对先生的追思与缅怀。此后,岁岁年年,前来拜谒中山陵的人们络绎不绝,先生的革命精神与伟大功绩,也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在清末的社会风貌里,缠足现象可谓触目惊心。自11世纪伊始,缠足之风悄然兴起,犹如一场难以挣脱的噩梦,笼罩着无数女性的童年与一生。

当女童长至三四岁,便迎来了命运的残酷转折。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除大脚趾外,其余所有脚趾被迫用力向脚底弯折,随后被粗硬的绳子紧紧束缚。这一过程,伴随着钻心的疼痛与无助的哭泣,女童们娇嫩的足部骨骼在绳索的压迫下,艰难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强行抑制生长的脚趾,不仅让女性承受着日复一日、难以忍受的剧痛,更极大地限制了她们的行动能力。每迈出一步,都仿佛踩在刀刃之上,摇摇晃晃、举步维艰,她们的生活被禁锢在狭小的空间内,自由与活力被无情剥夺。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在当时的社会畸形审美中,男性竟将女性因缠足而走路时摇摇晃晃的姿态视为一种性吸引力。这种扭曲的观念,如同沉重的枷锁,将女性进一步推向苦难的深渊。他们沉醉于这种所谓的 “美感”,全然不顾女性所遭受的身心折磨。

而在那时的中国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理想的脚长为3寸,换算过来约10厘米 。在这种近乎苛刻的审美标准下,无数女性被迫以健康为代价,追求那所谓的 “三寸金莲”,成为封建礼教的可悲牺牲品。

尼克松访华欢迎宴的自助餐上,汇聚了中华美食精华,涵盖传统粤菜、川菜、苏菜、鲁菜等,还有中西合璧的创新菜式。菜品既讲究色香味俱全,又注重健康营养,展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好客之道,让来宾在品尝中感受中国的热情与友好。

1927年,中共领袖李立三在汉口的一场盛大的集会,其演讲场景被美国记者米莉·贝内特记录——她形容李立三宛如穿着僧侣般装扮的埃及木乃伊,黄色皮肤紧贴着尖颧骨,瘦弱的身躯套着廉价的黑色中式外套,当他以奇特的尖锐嗓音开始演讲时,宛如一场震撼心灵的布道,而非日常故事,给在场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912年12月10日,彼时,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万象更新,旧秩序瓦解,新思潮涌动。杭州,西泠桥畔,秋瑾烈士墓静静伫立,诉说着往昔的壮烈与悲怆。秋瑾,这位巾帼英雄,为了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毅然投身革命,最终慷慨就义。

孙中山先生怀着崇敬与追思之情,来到秋瑾烈士墓前凭吊。凭吊仪式结束后,孙中山先生与众人合影留念。这张照片,成为了历史的永恒定格。照片中,先生在众人中间,目光坚定,散发着领袖的魅力与风范。周围的人们,或神情庄重,或满怀敬意,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七世章嘉大师遗容之珍贵影像」,推测摄于民国三十年代左右。七世章嘉活佛(1891-1957),其诞生恰逢清末动荡之时,幼时曾伴随慈禧太后避难西安,历经历史沧桑。步入民国后,他扮演了中央政府与蒙藏地区间不可或缺的沟通纽带角色,长期寓居内地,以其智慧与慈悲,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爱戴。

晚清时期,一群绿营士兵威严列队,面对着前方,手中紧握着竹制的护盾,显得坚韧不拔。队列中央,一位手执小旗帜的将领傲然挺立,他便是这群士兵的指挥官,小旗帜随风轻扬,引领着整个队伍的方向与士气。

0 阅读:0
历史小破

历史小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