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大年|美丽乡村如何走出“国际范”

文旅中国 2025-02-14 15:20:08

春节,让世界目光聚焦中国,而乡村正是滋养年味的深厚土壤。乙巳蛇年春节期间,我们邀请了三位乡村文旅带头人和一位现任、一位原任外交官,围绕海外春节活动的举办、文创产品的出海路径、乡村入境游的发展策略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让乡村文旅一线的实践经验与基于国际视野的见解相互碰撞,为乡村文旅发展与国际文化交流带来启示。

珠连村村貌 本报记者 王添艺 摄

对话嘉宾:

刘兰芳 甘肃庆阳香包绣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乡村和文化旅游能人

国 林 黑龙江省同江市赫哲族民俗文化村文化创意产业带头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陈 晓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原文化参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

刘兰芳:陈参赞好,我很好奇瑞典民众是怎么看待春节的?在瑞典,来自中国的传统技艺类非遗是否常见?什么样的手工艺品更受瑞典及北欧民众喜爱?

陈晓:目前,春节还不是瑞典的法定节假日,但是很多瑞典民众了解或接触过春节文化,特别是每年举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吸引了众多瑞典民众热情参与。在瑞典,春节的庆祝活动主要由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此外,东方博物馆也是斯德哥尔摩举办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机构之一。春节期间,瑞典的一些中餐厅也会推出年夜饭。瑞典人喜欢互动性、趣味性、观赏性强的春节文化,如舞龙舞狮、面塑、糖画等喜庆热闹、具有视觉美的民俗,以及可以亲自动手尝试的剪纸、画灯笼等体验活动。

来自中国的非遗手工艺品在瑞典并不多见,主要以博物馆和古董店收藏为主,涉及中国瓷器、服饰、家具、摆件、饰品等品类。相较于批量生产的商品,瑞典人更喜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他们认为手工制品更加独特、精致,因而更为高端。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各类非遗体验活动,包括书法、剪纸、绘画、麻胶版画、漆扇、景泰蓝、盘扣、刺绣等,颇受瑞典人的欢迎。他们喜欢这些手工艺品的民族特色、精良制作和其背后的故事内涵等。刘老师,我了解到,您早在2014年就开始推动庆阳香包拓展海外市场,很有前瞻性。我想了解一下,当时香包在海外的销售情况如何?您觉得它对海外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2023“欢乐春节”开幕式上,莉拉音乐学院学生进行小提琴表演。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刘兰芳:庆阳香包绣制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庆阳香包是广受海外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早在2002年,甘肃庆阳举办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就吸引了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及媒体参加。也就是说,在我进军海外市场之前,庆阳香包已经进入国际视野12年了,在许多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都能看到香包的身影,这种积累的曝光率为我后来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我第一次做香包海外推广是在2014年,地点在美国。当时现场销售额达到人民币40多万元,还签订了18万美元的订单。多年来,我走遍了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意大利等许多国家,推介香包文化,现场展示香包制作技艺,讲述庆阳故事。

推动庆阳香包从“炕头”走向世界,让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张名片,是我们庆阳所有香包生产企业的共同目标。截至目前,庆阳香包在国内24座城市设有线下销售柜台,还在阿联酋、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销窗口。庆阳香包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产品40多万件,销售额近2000万元。我也期待未来能有包括瑞典在内的更多国家的民众,可以在当地购买到我们的香包产品。

对于庆阳香包广受海外消费者喜爱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庆阳香包轻便、柔软,便于携带且实用性强,单件价格也不高,是非常理想的伴手礼;另一方面,小小的香包浓缩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无论是其独特的配色、精美的纹饰、精湛的绣法,还是蕴含的中医药功效,以及与节日相关的文化内涵,都很有中国特色,也能讲述出许多动人的中国故事。

国林:陈参赞好,聊到传统手工艺话题,我也想向您请教,瑞典及北欧有哪些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平台?怎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瑞典当地的文化交流平台,将我们乡村的非遗推广出去?

陈晓:目前,中国在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均设有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与北欧国家进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此外,瑞典每年在相关城市举办的织物和手工艺品博览会,是瑞典最大的手工艺商品交易会。斯德哥尔摩每年还会举办古董展,除展示文玩古董外,也展示现代设计、艺术品、工艺品等。

想要有效利用瑞典的文化交流平台,首先,可以考虑参加当地举办的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从而顺理成章地获得瑞典主流渠道、主流平台、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其次,可考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的传播力,联动一些口碑良好的网络博主,提高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渠道和思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国林:2022年,我以赫哲族传统沙陶制作技艺为灵感,融合赫哲族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节庆礼仪等文化元素,创建了“同江市赫哲文化IP创意设计产业项目”。这个项目以版权申创为先导,围绕“非遗+版权+文创+互联网”的工作思路,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通过开展文化培训、非遗传承等活动,提高了我们本地村民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这个项目也入选了“2023年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因此,我也想向您了解一下,在瑞典乡村,有没有手工坊和以手工制品为亮点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有哪些可供中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借鉴的经验?

陈晓:瑞典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俗和手工艺品,比如达拉纳的纯手工木马、斯莫兰的水晶制品、拉普兰的萨米人手工艺品。其中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会免费向游客展示手工艺品制作过程,游客也可以体验互动制作的乐趣。

至于可供借鉴之处,首先,我们需要继续加强重视民族性、艺术性、创造性和文化内涵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利益和文化理念、文化价值传播的双重功效。独特的民族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吸引大众的基础,挖掘、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则是将非遗作品推向高端化,展示国民的审美、价值观、形象的绝佳切入口。同时,可进一步对非遗作品进行学术化研究和表达,吸引精英人士的关注,提升非遗的价值阐释,增强非遗作品的影响力和商业潜力。

其次,提升设计和创意水平,尽可能推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体验,展示独特魅力,增强吸引力。整合文旅资源,优化线上推介平台,使用地道准确的多语种语言,全面、清晰地介绍文旅信息和活动安排。比如,瑞典各省政府都会建立各自的官方旅游推介网站,汇总辖下各级地区和各景点官网链接,页面清晰明了,同时整合各文旅机构近期活动体验安排,并支持关键词搜索,便于游客全面了解。

此外,在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对环境、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并将该理念渗透到每一项政策措施的制定中。

刘兰芳(右三)和乡村绣娘 刘兰芳供图

对话嘉宾:

马建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城中镇珠连村致富带头人

赵晓鸣 中国驻秘鲁大使馆文化参赞

马建国:参赞先生,请问秘鲁人是如何庆祝新年的呢?在秘鲁也过春节吗?

赵晓鸣:秘鲁是南美洲拥有最大规模华人群体的国家,华裔人口约占秘鲁总人口的10%。1849年10月,首批契约华工抵达利马附近的卡亚俄港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就跟随华人的脚步在秘鲁的多元文化土壤中落地生根。每年春节,秘鲁首都利马的华人社团举办的舞龙舞狮、新春嘉年华等庆祝活动,都吸引了大量秘鲁民众和各国游客参与;与此同时,很多秘鲁家庭选择走进中餐馆,体验中国的年夜饭。

2024年5月29日,秘鲁国会全票通过决议,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第一个秘中友谊日适逢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秘鲁迎春的氛围也格外浓郁。中国驻秘鲁使馆、中国侨联与中华通惠总局联合举办了“友谊万岁”春节文艺晚会,来自中国和秘鲁的优秀艺术家齐聚一堂,用融汇了舞蹈、杂技、魔术和京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彩表演,为中秘两国的友好关系增添了绚丽的一笔。当歌唱家用中文演唱在2025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大放异彩的秘鲁民歌《山鹰之歌》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马建国:我还想了解一下,秘鲁是否有像花山岩画这样的文化遗产,同时又是如何通过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呢?

赵晓鸣:秘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13项世界遗产和14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特别是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以及与花山岩画有着相似之处的纳斯卡地画等,深受国际游客青睐。此外,秘鲁的签证申请流程较为简便,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跨境支付相对便利,大部分秘鲁城市的超市和便利店都提供货币兑换服务。秘鲁旅游市场较为成熟,管理规范、井然有序,环境卫生以及社会治安等基本保障也相对完善,所以在游客中形成了比较好的口碑。我了解到珠连村的乡村旅游也做得红红火火,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马建国:珠连村就在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山脚下,离县城9公里左右。有这么好的资源在手,我们铆足了劲搞农文旅融合。左江花山实景演出剧场、民族山寨、珠山岩画、木州冷泉、木州百年扁桃古树群,还有花山景区码头等,都是村子的特色景点。我们村还修建了5.7公里长的滨江步道,把村里的景点和好玩的地方都串起来了。不仅有可以游泳、踢球的木州体育公园,以及可以露营、喝咖啡的“小红人营地”,还有正在推进建设的盆景园、农事体验园、香草产业园等,这些配备完善的文旅设施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把村里旅游的环境打理得越来越好,也让村里人的生活更有滋味。

旅游搞好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2023年,我们集体收入达到了101万元,在宁明县,我们是头一个村集体收入破100万元的村,村民平均下来每人每年纯收入有2.3万元。我家就是做民宿的,今年已经准备开分店了。

赵晓鸣:听说您还接待了不少外国游客?

“友谊万岁”春节文艺晚会现场的舞狮表演 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供图

马建国:是的。2024年我接待过俄罗斯客人和捷克客人,他们慕名专程来到花山旅居。体验过后,客人都给我们村竖起了大拇指。

赵晓鸣:可是语言不通,怎么交流呢?

马建国:客人带了翻译。不过语言确实是我们在对外接待时面临的一个难题。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专门让孩子帮我在手机上安装了翻译软件。电子技术得抓紧学,争取让我们的服务更周到些。我也想请您给我们村如何吸引外国游客提些建议。

赵晓鸣:听到珠连村发展得这么好,我感到特别开心。当前,我国入境游正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这对珠连村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可以重点发力,吸引享受入境免签政策国家的游客。比如,和航空公司、机场及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利用他们的渠道宣传珠连村。同时,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精准开发旅游产品,为中老年游客定制如乘船赏左江、品茗听民俗故事这类舒适惬意的体验项目;为年轻背包客打造像山林徒步探险、户外拓展等充满挑战与探索乐趣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客群的偏好。

另外,在旅游服务与推广方面也可以继续升级。一方面,完善村里的旅游服务设施,在景点和公共区域设置多语种标识牌,民宿和餐馆提供国际化服务与菜品。另一方面,丰富文化体验活动,融入写毛笔字、画中国画等传统文化互动项目,加深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感知。还可以积极与国际旅行社等旅游机构合作,借助他们的力量推广珠连村,适当推出优惠政策和特色套餐。期待未来珠连村能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旅游产业更加红火。

(文字由本报记者王添艺整理)

责编:武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