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碧桂园的财报发布,简直像在市场上扔了一颗“炸弹”。2023年全年和2024年中期的财报显示,这家曾经的房地产巨头,如今的日子过得相当惨淡。2021年净利润还有268亿元,2022年就净亏损61亿元,到了2023年,净亏损竟然高达1784亿元!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也达到了128亿元。这样的数据,让人不禁感叹:房地产行业的寒冬,真的来了。
碧桂园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有息债务高达2502亿元,而手头的现金只有67亿元。目前,碧桂园还有3059个项目在开发,20万套房子未完工。克尔瑞的数据显示,2024年碧桂园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70%以上。这样的局面,让人不禁想问:碧桂园还能撑多久?
不仅仅是碧桂园,万科的日子也不好过。前三季度,万科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24.25%,净利润亏损179.43亿元,同比下降231.73%。上半年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也分别下降了26.8%和35.4%。万科的偿债压力也不小,2025年一季度,万科境内至少有4笔债券到期,合计未偿金额约90亿元;二季度境外将有2笔债券到期,未偿余额约人民币36亿元。
碧桂园和万科的困境,只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缩影。恒大、融创、世茂、雅居乐、佳兆业、富力、奥园、华夏幸福、蓝光等房企,都已经爆雷。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房企,如今都陷入了债务危机。从“碧恒万”到“保中华”,房地产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亿房企的数量,从2021年的巅峰时期的44家,缩减到2024年的11家,仅为巅峰时期的1/4。百亿房企的数量也从2023年的125家,暴跌到2024年的86家,一年时间就有39家房企掉出百亿队列。这样的数据,让人不禁感叹:房地产行业的大洗牌,真的来了。
从土拍市场的数据,也能看出端倪。2024年,央国企和地方城投拿地金额占比85.3%,11家民企拿地额仅占8.5%。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市场上每10套新房中,只有1套是民企开发的。还留在土拍战场上的民营房企,已经屈指可数。
龙湖和滨江,是目前还在积极拿地的民营房企代表。滨江在2024年的拿地金额为219亿元,其中仅杭州就占了214亿元,几乎把所有资源都倾注在一个城市。龙湖则相对均衡,拿地分布在全国近10个一二线城市,如北京、重庆、杭州、苏州、成都等。
四川邦泰、伟星房产、宁波江山万里、湖南的运达地产等中小型民企,也在深耕自己的城市。这些“实力新锐”房企,虽然规模不大,但在自己的地盘上,依然有着不小的竞争力。
贝壳、南通亚伦等跨界民营房企,也开始在房地产市场上崭露头角。这些“新面孔”或新成立的民营房企,虽然经验不足,但他们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或许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
上一轮房地产行情的大涨,从2016年持续到2021年初,整整五年里,造就了太多楼市神话。碧桂园、恒大、融创三巨头,曾经占据了2万亿的市场份额。然而,四年过去,站在2025年来看这个结果,很多意外都变得合情合理。
大洗牌结束后,国央企和极个别头部民企,将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话语权和操盘权。保利、华润、中海,这三家国央企巨头,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建发、越秀、华发等地方性国企巨头,也在迅速崛起。
混合所有制房企,也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力量。虽然这些房企不算纯粹的国央企,但国字背景的渗透力,让它们在市场上有着不小的优势。
少数民营房企标杆,如龙湖、滨江、伟星等,依然在坚持自己的道路。这些房企,或许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然而,对于大多数民营房企来说,未来的路已经越来越窄。房地产市场硬着陆,民营房企信用崩塌,导致销售停滞,现金流枯竭。负债是刚性的,以前的利息也是很高的,利滚利,负债越来越大,而营收越来越小,资难以抵债,这是一个悲伤的事实。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民营房企贡献了一多半的力量,但现在,是他们退场的时候了。爆雷房企的剩余资产,将被银行、信托、政府等瓜分殆尽。而爆雷房企对这个社会的民间欠债(个人、企业、供应商等),大都将随着时间灰飞烟灭。
进入2025年,市场趋势也比较明显,一个是债务重组,先解决“生死”问题,一个是市场复苏,解决“活下去”的问题。
重庆原市长黄奇帆,在采访时曾提到过一个数据:中国独立法人的房产公司有9万家。而中国有9亿城市人口,这意味着每1万人就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中国房企比全世界开发商加起来都多。以后不需要这么多,有1万家就不得了了。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1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量为105434家,其中,内资房企101374家。从10万缩减到1万,意味着大批玩家直接出局。
过去中国开发商讲究从土地到住宅再到销售、运营、物业一条龙,事无巨细都自己来做。后来大家都意识到了,专业的事情必须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未来能够活下去的开发商,会有四个大方向:
1. 坚持做投资商,做高回报率
2. 回归开发,做全周期项目管理
3. 转型运营商,精耕商业中心、长租公寓或者产业园
4. 围绕房子展开各种服务,收取服务费
2025年,对房企很关键,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也很关键。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是一个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市场。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变化、不断创新、坚持专业化的房企,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生存下来。
房地产行业的寒冬,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春天的到来,也不会太远。对于那些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房企来说,未来的市场,依然充满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