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沈绍安德记描金山水漆器赏瓶

红运看文化 2024-10-06 20:20:33

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漆艺发端于唐代,成规模于两宋,更于清代由沈绍安创制脱胎漆器而臻于鼎盛。沈绍安脱胎漆器以独有的“夹纻”工艺制成,轻巧坚牢,瑰丽典雅,光亮如镜,独具特色。朱启钤于《漆书》中记载:“外国人嗜沈绍安手制品,视同古玩,值虽千金,亦无吝啬。”

清代乾隆年间,一个名为沈绍安的侯官(福州)漆匠应邀修复一块沧桑破旧的古寺匾额,沈绍安仿照旧匾多次试验,最终确定用黏土塑造胎体模型,然后在模型外面裱上夏布,涂上青漆,等漆干了之后在事先于底部预留的小孔向胎体内注水,胎体便化成泥水从小孔流出。脱去土模阴干后,再用夏布、生漆层层裱褙,进而髹漆加工上色,成器后,晾至大漆彻底干燥,是为脱胎。简单地说就是依据胎体,在纻布上敷漆,最后脱去胎体,仅留纻布与漆独立成器,脱去泥胎后的漆器轻巧无比,最终得名“脱胎漆器”,沈绍安遂成为沈氏漆艺奠基人,福州脱胎漆器鼻祖。由于沈绍安的不断改进,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漆工艺在用色上大胆突破了传统的红、黑漆料,加入了黄、绿、蓝、银箔、贴金等技法,纹饰千变万化,绽红迭翠、夕阳落金,美不胜收。金银礼器、琉璃器皿、瓷瓶果盘均可以布胎塑形髹饰,轻如纸、薄如玉、亮似镜,颇受上层精英的欢迎。《闽侯县志》将沈绍安在福州传统脱胎漆器工艺上的功绩概括为:“研究漆术,巧配颜色,创造了脱胎器具和脱胎法,且工艺精致。”其作品在创新和精美上远超当时,沈绍安也被誉为近代中国民间漆器一面最光辉的旗帜。

沈绍安(1767~1835年),字仲康,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善漆工,代表作有《福建美术家传略》。曾参加日、法、加拿大等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并获重奖。漆器之有脱胎,系其始创。2023年5月5日,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防止近现代珍贵文物流失,沈绍安的作坊被国家文物局列入“1911年至1949年间代表作不准出境名作坊”名单。

0 阅读:4

红运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