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读就是了"

人间像素 2023-05-30 09:47:28

过去的这一个月,在各个读书社群的讨论里,“多多读书月”占据着绝对的 C 位。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一个拼书群建立几天之内就会达到 500人的成员上限,不断有人发帖或留言询问是否能够拉自己入群。豆瓣藏书、买书组的拼书贴早早搭起了几百页高楼……对于爱书之人来说,刚刚落幕的第五季多多读书月,是一次与所爱的密集“奔现”——不仅仅是平价购入好书,更是在发现与陌生书友喜欢同一本书,获得“伯牙子期”般的共鸣。

「第五季多多读书月期间众多网友在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拼书、晒单」

有人早早列出了“多多读书月”书单,志在必得;有人从早上六七点到凌晨两点,都在寻找拼书伙伴;有人收到书之后第一时间晒出战果,引来书友纷纷留言“羡慕我已经说累了”;还有人写下长长的经验贴,分享书籍版本鉴别、店铺避雷指南以及退换货体验……

与文字对话,是一段私密而珍贵的经历,它让我们重新与世界连接,无论是独自在灯下阅读,还是与三五挚友讨论分享,有阅读陪伴的时光,都是生命中充实又美好的时刻。

这个春天,有第五季“多多读书月”的陪伴,万千书友沉浸在书香里,收获组队拼购的快乐,也寻找着自己与阅读的故事。

作者 | 梦 道

编辑 | 唐云路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秦柳 / 法律行业 / 29 岁江苏

把买书变成“组队打怪升级”,是秦柳在参与“多多读书月”之前没有想到过的。

虽然自嘲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型,但秦柳其实有一套自己的购书标准。平时她的消费观念就是“该省省、该花花”,到买书这里,她下手更慎重,要买就买好的。

某本书让她爱不释手,她会再购入同作者的其他作品,但如果是内容很好但确定自己肯定不会读的书,不会买回来在书架上落灰;有些书价格虚高,她绝不会原价购入;采用轻型纸的书一般不买,因为梅雨季节容易发霉,也影响阅读体验……

书友们常常在群里讨论什么时候、在哪里买书、买什么书,“多多读书月”无疑是过去这个月里热度最高的关键词。许多好书都要凑齐多人成团才能以优惠价下单,大家一起“扫码上车”,紧张起来不亚于游戏里的关键时刻。有好几次蹲守已久的书凌晨上架库存,也都是靠书友之间通风报信才买到手。

连番操作下来,秦柳觉得买到手最值的是《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和《清代地方政治》两本,前者通过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探索俄罗斯文化深刻复杂的多重面向,展现上层阶级的欧洲文化与农民的俄罗斯文化之间的分歧和复杂互动,后者则以描述、分析并解释清代州县地方政府的结构和功能为目的。

其实这些书都与秦柳从事的法律行业无关,但恰是这种“无用”,令她重拾读书的趣味。

小时候家境一般,买课本以外的实体书算是奢侈的事,只能借同学的、看学校的、蹭商场的,或是从租书店里租,在大学毕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作紧张,秦柳只读和专业、工作有关的书。“挺功利也很痛苦,失去了读书的趣味。”她回忆说,“最近买书看书,尽管内容和工作生活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莫名捡回了快乐。”

或许这就是理想生活的样子,精神充实,钱包么……也鼓鼓的!

“因为阅读这件事是快乐的,所以我坚持了很久很久”@何时才是读书天 / 学生 / 25岁杭州

在小红书的个人简介里,@何时才是读书天 写下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普通读者的日常。”

于她而言,一生的阅读是从童话《长袜子皮皮》开始的,是因为认识了皮皮,“成为一个勇敢做自己的女孩”就种在了她的心里,成为成长的底色。

更清晰地意识到阅读的价值,是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初中时很叛逆,升高中时花了家里不少钱才进入公立高中,慢班里的同学都不太爱读书,她却在那样的环境下静下了心来,迫切地想要吸收与感受,阅读改变了那个曾经浑浑噩噩的自己,也让她知道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

读书既是她与这个世界连接的桥梁,也是能“塑造我为我”的存在。那种后知后觉的快乐,一旦开启就不会再停下来。

在大学里,她最喜欢的地方是图书馆,常常一整天都待在里面,啃完一本厚厚的书,做完笔记,再踏着星光回宿舍。许多经典书目就这样读完。读研以后,宿舍有了更多的空间,囤书这件事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喜欢读电子书,但遇到喜欢的书还是会想要买来收藏。

“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被喜欢的书包围。”

囤书人的快乐就是如此平凡,又纯粹。为什么爱阅读,似乎是无需回答的问题,她说:“因为阅读这件事是快乐的,所以我一直坚持了很久很久。”

「@何时才是读书天 的书桌」

她喜欢诗人帕蒂·史密斯在《只是孩子》一书中写下的:

她眼眶泛泪地说:“拜托,不管我们科技再怎么进步,请不要放弃书本。在这有形的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比书本更美丽。”

“以前的我不知道,30 岁会这么好”小刘 / 行政 / 30 岁青岛

如许多人一样,小刘现在的阅读习惯是以电子书为主,但是纸质书的质感又让人割舍不下。“纸质书会有一种更加真实的触感,遇到喜欢的句子还可以标注出来。”

所以读完了电子版,觉得值得收藏的书,小刘会再去买一本纸质版本。当然,要挑合适的价格。

在“多多读书月”的活动页面上看到女性主义专区,小刘一口气买了四本,其中《看不见的女性》和《始于极限》是早早看过电子版,这次专门买回来放在手边方便随时翻阅,《快乐上等》和《应得的权利》则是在待读书单里放了许久,趁“均价不到一杯奶茶钱”,赶紧下手。

「小刘在“多多读书月”的战果」

小刘最开始接触到女性主义,是从一位视频博主@“玲玲Peter和四只猫”那里。从博主就一些热点事件发表的评论,小刘发现自己的许多固有认知或许是错误的。接下来试图从阅读中寻找答案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位博主推荐的片单和书单,小刘都一一记下来,准备找机会看一看。

一本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的《亲爱的安吉维拉》是小刘翻开的第一本,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十五条建议回答了好友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一名女性主义者,那些建议直接、有力而坦诚,本质上是关乎如何养育女儿,使之成为一位强大、独立的女性,从给予女儿(如果她渴望如此)选择一架飞机模型而非布娃娃当玩具的自由,到让她不要将婚姻视为一种“成就”,再到挑破种种看似进步表达背后的不公平预设……

这本书给小刘带来的是醍醐灌顶式的震撼,而上野千鹤子的《厌女》一书则进一步为小刘提供了看待问题的新视角。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小刘陆陆续续在阅读时有意识地侧重于相关的书籍。对于小刘来说,阅读带来的意义在于,在接近 30 岁的年纪从既定的规则体系里跳脱出来,学会了与自己相处。“这对我来说,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我的快乐是我自己给的。”她说。

曾经她害怕“30 岁”这个时间节点,“以为女人过了三十岁还没结婚就完蛋了就太失败了,还担心三十岁会变得很老。”但如今真的到了 30岁,她想说,“我没想到 30 岁会这么好,比我人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好,我太喜欢我的三十岁了。”

这是来自阅读的支持,也是来自独立思考的力量。

在社交媒体上,小刘晒出了自己在“多多读书月”的战果,不仅是用划算的价格买到了书,还有一种找到同伴的欣慰。

小刘买到的书,有两本跻身“最受读者欢迎的 10 本好书”之列。就如同小刘在采访中告诉我们的,看到这么多人和自己喜欢一样的书,会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多多读书月”女性主义畅销榜单」

女性力量是“女性力量”是本季读书月的一大关键词。拼多多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女性拼单图书的订单量占比高达 62.74%,接近男性的两倍,

在本季图书畅销榜上,年初引发全网热议的女性主义著作《始于极限》、描摹小镇女性生活与命运的《盐镇》均属女性议题书籍。此外,英国女性作家卡罗琳的《看不见的女性》、法律史作品《公主之死》、被众声作家罗新评价为“今年读到最好的书”《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等书籍都紧扣女性议题。

“阅读是一种长期主义,读就是了”林念 / 直播运营 / 27 岁江西

性别议题从来不是某一个性别的议题,“多多阅读榜”数据显示,有 22.18%的男性读者购买“女性主义书籍”。

林念就是其中之一。

他购入了两本《盐镇》,他说,准备将这些书分别送给朋友,等忙过这一阵子,要把线下的读书会组织起来。“这几本书之前推荐给朋友时,他们都说想读。那干脆我就送给他们,有人一起讨论好书,就是快乐。”他说。

亲戚朋友到林念家来,总会感叹一句“好多书啊!”

在三线城市单身独居,林念基本上把家里的空间都交给了书,他喜欢同时看好几本书,餐桌边、办公桌上、茶几上、马桶边、床头柜甚至是床尾,都是各种各样的书。家人劝他许多书很久都没看“都在吃灰,干脆把没用的书处理掉。

每次听到家人这么说,林念都会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下子炸毛。因为在他这里,没有“没用的书”这回事。对于那些买来很久都没翻开的书,他的解释是:“阅读是一种长期主义,读就是了,总有一天会读完。”

大学毕业以后选择回到三线城市,是因为不想“卷”在北上广。阅读之于他的意义,就是在小城市的一方书房里,进入一个又一个新奇的世界。将读书作为生活方式并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它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流动着。就如同汪曾祺写在《徏》中的一句话:“阅读时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天地间只有这字字珠玑的好文章。”

在阅读里徜徉的日子,就会发现内心的安定不需要向别处寻求,就在当下的此时此刻。

「多多读书月榜单」

作为拥有年度活跃用户近 9 亿的新经济平台,2021 年 4 月,拼多多将知识普惠确立为长期理念。从第一季读书月至今,拼多多一直在坚持做知识普惠这件事。

第五季“多多读书月”阅读榜单显示,近四成消费者“囤购”了 5 本及以上的图书。这个自 2021 年 4 月开启的图书消费 IP,已经在书友圈层里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

本季“多多读书月”最受读者欢迎的榜单里有《始于极限》《盐镇》《亲密关系(第 6 版)》《看不见的女性》这样的女性主义书籍,有《娜塔莎之舞》这样的社科经典,有《公主之死》这样的法律史著作,也有《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这样的回忆录,它们大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畅销书,却在“多多读书月”成为被追捧的爆款,

《奥斯维辛:一部历史》《娜塔莎之舞》等理想国译丛书目在“多多读书月”开启的零点就几乎“秒空”,业内人士分析,“多多读书月”是新经济平台从满足买家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的“扩列”;更体现出拼多多基于自身平台定位,持续为消费者输出价值的决心。这种平台与社会力量“共生向上”的关系,正是拼多多能够稳固成长的基础,亦是其向上发展的动力。

读书月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爱读书的人自发地在豆瓣、微博、小红书组团拼书,相互荐书,有的利用既有的熟人社交网络,有的是陌生书友喜欢看同一本书。通过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的发帖交流,可以勾勒出多多读书月购书用户的丰富画像——

有在大型企业会计师囤了《公主之死》《看不见的女性》《使女的故事》等一水女性议题图书,有新一线城市的新中产下单《东晋门阀故事》《南明史》《清代地方政府》等各类历史书籍,文科硕士生拼购《山月记》《午夜降临前抵达》《达摩流浪者》等高分文学书,在读大学生呼朋唤友“多人团”心理学经典《亲密关系》、科幻经典《寻获与失落》,北上广深白领、文艺中青年互推《娜塔莎之舞》《<资本论>的读法》《大国大城》等社科经典,也有来自县城、乡镇的中学生购买《我与地坛》《动物园长夫人》等经典文学作品。

那些拼书、荐书和晒书的帖子之下,是万千从阅读中获益的真实书友,也是一颗颗被阅读点亮了的心。

就如豆瓣买书组的全名“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书已到手,接下来就是慢慢阅读、慢慢与自己相处的漫长岁月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