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防霜,吉丁虫信息素干扰,采后20天养护,秦巴山区花椒实录
在秦巴山区的乡下田园里,花椒是很多农户的重要农作物。花椒树可不像那些娇贵的花,它浑身带刺,就像一个不好惹的卫士守在那里。每年花椒丰收的时候,那红彤彤的小果子挂满枝头,看着就让人欢喜。但种植花椒的路可没那么轻松,有好多麻烦事呢。
就说花椒容易遭受霜害这事儿吧。我家隔壁老杨哥,他在秦巴山区种了好几十亩花椒。有一年冬天,来的那场霜可猛了。老杨哥早上起来一看,心都凉了半截。花椒树的叶子都被霜打得耷拉着脑袋,有些嫩梢都枯了。这可咋办呢?老杨哥在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对于这种自然灾害,以前真的只能干瞪眼。
还有花椒树上的害虫,那也是个大问题。之前没怎么重视防治的时候,花椒树被害虫咬得千疮百孔。有一种害虫叫吉丁虫,它在那树皮里钻来钻去的,它繁殖快,数量多了,花椒树的树皮就被蛀得不成样子,严重影响了花椒树的生长和果实的产量。
再说说花椒采摘之后的事。花椒摘下来后,要是养护不好,这花椒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老杨哥曾经有一次,花椒采完之后就不管了。结果过了没多久,花椒的颜色就变得暗淡,香味也淡了。后来他才明白,花椒采后20天的养护是相当关键的。
咱们先说说这无人机防霜的事儿。在秦巴山区这个地形复杂的地方,到处是山和沟壑。传统的防霜办法可不好使。比如说,以往农户们都是靠烟熏来防霜,但是烟熏既不环保,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无人机就不一样了,现在有科技意识比较强的年轻农户开始尝试用无人机防霜。有位从城里回来创业的小伙子,在他的花椒园里使用无人机。他给无人机装载专门的防霜设备,然后在夜里霜要降之前,操控无人机在花椒园上空盘旋。无人机吹出的风能让花椒树的枝叶受热均匀,就像给花椒树穿上了一层暖暖的衣服,有效地防止了霜害。
像这种创新的方式在其他地区可能也有类似情况。比如说在华北的某个果农群里,有一位果农网友分享他也看到过南方果园用无人机来做一些特殊的防护工作,当时他就想如果把这些技术用到自己的果园里,肯定不错。他回来了解了一下秦巴山区花椒的情况后,觉得无人机防霜真是个很棒的办法,说不定以后也能用在自己在南方的果园里。
咱们再聊聊吉丁虫信息素干扰这个事儿。这吉丁虫防治起来可是让不少农户头疼呢。我有个表弟,他在秦巴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也种花椒。以前他都是用传统的方法除害虫,效果很不好。后来有个农业专家来到他们村,给介绍了吉丁虫信息素干扰这个新技术。这个信息素就像是给吉丁虫设了个圈套一样。把含有信息素的装置放在花椒园里,能扰乱吉丁虫的交配繁殖信息,让吉丁虫找不到对象,这样它们的繁殖速度就大大下降。表弟用了这个方法之后,发现花椒树上吉丁虫的数量明显减少了。
这里再和其他几种作物做个对比吧。比如说苹果园里主要防治的是食心虫,很多果农用的是糖醋液诱捕,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糖醋液容易招来其他小昆虫,有时候还会把鸟招来。再看葡萄园防治的是透翅蛾,果农有时候会用黑光灯诱捕,但是电量啥的都是成本。这花椒园的吉丁虫信息素干扰,和它们比起来,针对性更强,成本也不高。还有在冷门的作物上,像蓝莓和人参种植园,它们面临的害虫防治问题也各不相同。蓝莓主要是防治果蝇,人参主要是防治金针虫,它们的防治手段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花椒的吉丁虫防治都不太一样。
花椒采后20天的养护也特别有讲究。老杨哥后来也学会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刚开始采摘完花椒后,一定要及时修剪枝条。不能舍不得,剪掉那些枯枝、病枝,让树能更好地通风透光。就像人要穿宽松的衣服才舒服一样,花椒树也要有宽敞的空间。然后就是要施肥,这个时间段施肥不能用那种猛肥,要用一些比较温和的有机肥。我老家有个老农朋友,他刚开始不知道,采摘完花椒就施了大量的氮肥,结果花椒树长得虽然旺了,花芽分化却出了问题,下一年花椒产量大减。而且在这20天里,还要注意土壤的保湿和保湿。秦巴山区偶尔会有一些小旱,要是看到土壤干了,就得及时浇水。这和华北平原有些作物养护还真的有点不同,那里农田面积大,浇水的方式都是大水漫灌,这里因为是山地种植花椒,就得更精细一些。
咱们再看花椒的品种问题。秦巴山区有不少不同品种的花椒,和其他地方的比起来各有特色。像四川的花椒以麻味重著称,它的品种叫藤椒,果实小小的,但是味道特别浓郁。而咱们秦巴山区的凤椒,它的香味比较醇厚,麻味相对没那么冲。还有一些比较冷门的花椒品种,像汉源的花椒,果实颗颗饱满,色泽很亮。和秦巴山区其他作物如核桃、板栗比,花椒的养护和管理又不一样。核桃对土壤肥力要求高一些,板栗修剪枝条的方式和花椒也略有不同。
在秦巴山区这个特殊的地域,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对花椒种植的影响也很大。在那些海拔比较高的山坡上,花椒树的生长周期会长一点,果实的品质也有独特之处。而在山谷里的花椒园,水分比较充足,花椒树枝叶生长得更茂盛,但是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因为那种潮湿的环境比较适合害虫生长。
在花椒种植这个圈子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就听说过一个,有个外地的商人专门跑到秦巴山区来考察花椒种植。他看到农户们用传统的方法种植花椒,觉得虽然产量和质量都不错,但是如果能引进一些新的技术,那花椒产业的发展肯定更上一层楼。他回来之后就联系了一些农业技术团队,想要帮助这里的农户。
还有次在一个花椒种植户组织的交流会上,各地的花椒种植户都聚在一起分享经验。有来自湖南的花椒种植户分享了他们那里如何利用昆虫天敌来防治害虫,这和秦巴山区用信息素干扰的方法又不一样。大家互相交流,都觉得收获满满。
在秦巴山区的田园里,花椒种植充满了故事,这些传统的做法、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不同品种和地域差异带来的各种情况,都是花椒种植这个大画卷里的一部分。那么问题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像秦巴山区这样有特色的农作物种植区,如何在保留传统种植优势的基础上,更好地接纳和推广新科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