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或鏤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鬢。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七绝.人日后归自郡城 南宋 · 杨万里
倦来睡思酒般醲,晓起东园看晓风。
孤负梅花三四日,新年人事到城中。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写,描述了他在人日后从郡城归来的感受。杨万里用独特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将个人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诗歌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心境和思考。首先,诗歌的开头“倦来睡思酒般醲”,杨万里以酒比喻自己的疲倦和困乏,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自己疲惫不堪的状态。这样的修辞手法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仿佛能够感受到他的疲惫和无力。
接下来,“晓起东园看晓风”,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清晨的景象,展现出清新、宁静的美感。同时,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让他能够在繁忙和疲惫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在第三句“孤负梅花三四日”中,杨万里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和怀念。他以梅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梅花具有了生命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最后一句“新年人事到城中”,诗人以新年为背景,描绘了城市的繁忙和喧嚣。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城市的喧嚣和梅花的宁静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在新的一年中要面对许多人事纷扰,但他仍然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七绝.人日道中口占 其一 宋 · 喻良能
初日轻烟溪上桥,远峰积雪未全消。
东君也是多情思,先遣春光到柳条。
这首诗是一首人日所感,通过描绘初日、远峰、春光等元素,展现了春日的清新与生机。诗人以轻烟、远峰、积雪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在画卷中,初日的轻烟在溪上桥头缭绕,远处的山峰上积雪尚未完全消融。然而,春天已经悄悄地到来,柳条上已经绽放出了春光。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春天赋予了多情思的特质。东君,即春天之神,被描绘为多情思的存在。他似乎在传递着春天的气息,让春光率先照耀在柳条上。这一描写不仅赋予了春天以生命和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七绝.人日道中口占 其二 宋 · 喻良能
竹篱茆舍水边家,窗牖虚明小径斜。
草色未多春意好,疏梅映竹两三花。
竹篱笆,茅屋舍,静静地坐落在流水潺潺的地方。窗子和门敞开着,光线从那里射入,照亮了狭窄的小径。小径蜿蜒曲折,仿佛在绿色的海洋中游走。四周的景色充满了生机,尤其是那些新发的嫩草,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然而,尽管草色青青,但春天的气息却并未完全展现。在这个初春的时节,只有几朵稀疏的梅花在竹林和树木间绽放,它们似乎在向世界宣告着春天的到来。这些梅花的花瓣洁白如雪,与周围的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诗人喻良能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景象。他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美景与内心的感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七绝.人日 南宋 · 韩淲
满地茸茸百草芽,青青知已到山家。
东风一夜吹窗雨,又得红梅两树花。
细细品味此诗,我们不难发现它所描绘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山居的静谧景象,更多的是一种禅意,一种对生活、自然、心灵的细致体悟。诗人以“满地茸茸百草芽”起笔,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新生的绿意之中,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活力。而“青青知已到山家”则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青草以人的情感,仿佛它们知道春天的到来,特地来到山野之间,为山家带来新生的气息。
“东风一夜吹窗雨”,诗人用“东风”和“窗雨”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出春雨的细腻与轻柔。而“一夜”更增添了雨的绵长与深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最后一句“又得红梅两树花”,则以红梅的盛开作为新生的象征,与前面的百草芽相呼应,形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韩淲巧妙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生动形象、情感饱满。读完这首诗,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