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万!吃爱国饭的外籍网红,挤满东南亚

棠棣说社会 2025-02-17 18:58:42

越来越多老外熟练掌握亚洲各国的流量密码了。

前阵子老外疯狂涌进小红书,不少外国网友到小红书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交猫税”。

一个晒猫视频,点赞能有十几万。

而在东南亚,外国博主甚至不需要猫,只要对着镜头高喊“我爱泰国”“我爱越南”,就轻易收获十多万赞。

当这些视频传回国内后,网友给他们起名为“伏拉夫”,还嘲讽参与其中的中国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因为早在6年前,一名叫伏拉夫的网红在国内社交平台掀起了一场“老外爱国”的风潮。

“吴京过时了,爱国还得看伏拉夫。”

2018年,在中国定居生活的俄罗斯留学生伏拉夫,因为一条视频意外成为红极一时的网红。

只见伏拉夫对着镜头说:“我爱中国,虽然我国籍是国外的,但我是中国人,我心里是中国人。”

外国人常见,但公开在网络上情真意切向中国表白的外国人不常见。

这个视频很快火出圈,收获了189万赞。

尝到甜头后,伏拉夫意识到外国人吹捧中国日常生活是流量密码,于是便开启了花式尬吹中国之路。

比如吃巧克力火锅,一开始他觉得味道不好,但在加了中国调料后就变得很好吃,最后还特意强调:“巧克力火锅甜,不好吃,中国的调料,好吃。”

甚至出门剪头发,也要狂吹一通,竖起大拇指来一句:“厉害了,我的中国”。

靠着这些千篇一律瞪大眼睛,盲吹中国好的视频,伏拉夫很快成为了千万人关注的网红。

有了流量和粉丝,广告自然找上门,据说伏拉夫一条广告报价8万,一个月收入有二十多万。

丰厚的收入让许多人为之羡慕,短视频平台很快便出现了大量尬吹中国的外国博主,如曾红极一时的美国人巴哥Bart、韩国吃播Hamzy等。

这些外国人靠着口头上的“我爱中国”“中国xx很厉害”,不仅轻易拿捏住流量密码,还赚得盆满钵满。

据说进入中国市场仅一年,Hamzy就换了一套大房子。

不过,随着多位博主翻车,“老外爱国”在中国逐渐式微,意想不到的是,这股风潮在东南亚活跃起来了。

现在这股风在泰国有多强劲?

一条旅泰的中国女生拍了一条在泰国街头走路的视频,画面里的她哭着说:

“我生来是中国人,但我全心全意爱着泰国”,轻松斩获25.3万赞。

靠着爱国人设,这位中国女生迅速蹿红,成为了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网红,还登上了泰国电视台。

还有不少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国人,也在极力吹捧泰国。

“英国版伏拉夫”汤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通过多样事物对比,把母国英国踩得一文不值,但对泰国却赞口不绝。

甚至有人提出越南比泰国好的问题,他马上跳出来力撑泰国,直言泰国的环境整洁度和食物都要比越南更好。

这表现,简直比泰国人还要爱泰国。

其实不只是泰国,几乎整个东南亚都充斥着“老外爱国”的视频,其中越南最为流行。

越南短视频平台的“国旗换装”热度居高不下,这给不少老外提供了爱国范本。

不管是西班牙人、韩国人,还是美国人,都纷纷分享自己向越南国旗敬礼的视频,以此彰显自己的爱国。

一个名叫Will的法国人靠这一条视频收获了48.3万赞,还有越南网友给他留言:“最自豪是看到外国人挥舞越南国旗。”

除此外,他还拍摄了许多贬低法国来夸赞越南的视频,比如在法国喝的椰子水不好喝,到了越南人手里就变得很好喝等。

靠着疯狂吹捧越南,Will很快由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变成坐拥334万粉丝的当红博主。

不难发现,这种“伏拉夫现象”基本是相对发达国家的人,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盲目吹捧。

这些吹捧之所以会受到发展中国家的人欢迎,背后其实映射出本国人自卑的心态。

在伏拉夫走红的2018年,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中国GDP突破90万亿,稳居当年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达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虽然经济发展起来了,但大部分人的意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思想依然被近百年来屈辱史形成的“西方中心论”影响,先入为主地认为西方比中国强大,在心理层面上进行自我贬低。

即使现在中国崛起了,但很多人骨子里还是感到自卑,急需通过外国人来肯定中国,才能形成自我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当外国人无脑喊一句“我爱中国”,很多人便认为这是整个西方对中国的肯定,顿时在心理上支棱起来了。

这也是外国网红耍嘴皮子说几句爱中国之类的话,就能大受欢迎的原因。

越南也是同样的情况。

美国人为越南放弃美国公民身份、韩国人对着泰国领导人照片痛哭的视频,统统获得了巨大流量。

虽然看这种视频很“爽”,但利用外国人的认可来增强自我认同感、民族自豪感,这并非是一件好事。

当“我爱中国”成为算法世界的万能钥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老外的生存智慧,更是本土用户对文化自信的深层饥渴。

但流量密码的廉价复制,正在消解真诚交流的价值。

真正的文化尊重,不应止于口号式的讨好,而需植根于对差异的包容与理解。

这场狂欢终将退潮,留下的不应是猎奇与迎合的废墟,而应是跨越偏见的对话基石。

毕竟,文化认同的终极密码,从来不在点赞按钮里,而在屏息倾听时眼底闪动的光。

-END-

参考资料:

1.真实故事计划:《吃爱国饭的外籍博主,挤满东南亚》

2.凤凰WEEKLY:《在中国,有一群老外正在收割“爱国韭菜”》

3.中国经济网:《统计局公布2018年中国经济成绩单:GDP首破90万亿》

4.环球人物:《“捞中国人的钱,砸中国人的锅”,这个韩国吃播网红把自己“作”出了中国市场》

作者:小鱼儿

编辑:柳叶叨叨

0 阅读:83
棠棣说社会

棠棣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