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者——齐桓公

不朝鸿 2025-01-06 09:08:05

齐桓公的霸业是有目共睹的,春秋首霸也是各种春秋五霸版本的毫无争议第一人。

按道理来说,这份功业或许可以更进一步,望天子之位取而代之,事实上齐桓公也在内心深处有这个想法。

桓公问管仲曰:“寡人欲霸,以二三子之功,既得霸矣。今吾有欲王,其可乎。”管仲对曰:“公当召叔牙而问焉。”鲍叔至,公又问焉。鲍叔对曰:“公当召宾胥无而问焉。”宾胥无趋而进,公又问焉。宾胥无对曰:“古之王者,其君丰,其臣教。今君之臣丰。”公遵遁,缪然远二。三子遂徐行而进。公曰:“昔者大王贤,王季贤,文王贤,武王贤;武王伐殷克之,七年而崩,周公旦辅成王而治天下,仅能制于四海之内矣。今寡人之子不若寡人,寡人不若二三子。以此观之,则吾不王必矣。”——《管子·小问》

意思简单的来说齐桓公想取天子之位而代之,管仲不回答,让他问鲍叔牙,鲍叔牙也不回答,让他问宾须无,宾须无回答说:“古代能成就天子之位的,都是君主的德行才能高于臣下,而我们君臣而言,臣下的才能更多一些。”齐桓公自己想了想,说:“周从太王、王季、文王到武王、周公,四代五人的贤明,也仅仅能够成就周天子的功业。而我的儿子不如我,我又不如各位,由此来看,我不能得到天子之位是必然的。”

齐桓公当然也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不多,这就限制他的成就,不会太高。缺点更多,如果不是他手下有宾须无、管仲、隰朋、鲍叔牙、宁戚等人辅助,霸业都难成。虽然齐桓公内心已经接受这样的结果,但是他并没有认识的自己的问题,加以改正并提升自己,而类似事情持续发生着。

齐桓公曾道:“昔者吾伐鲁三胜,得地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令支而返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孔子家语•辩政》

齐桓公的这个想法,被耿直的鲍叔牙怼回去了。

齐桓公曾经想要封泰山,禅梁父,管仲苦劝不住,只得以“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延迟,意思是现在没有合适的祭品,等到有合适的祭品再封泰山,禅梁父。

此外,齐桓公能够做到近贤臣,却连最基本的远小人都很难做到。

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史记-齐太公世家》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易牙、开方、竖刀三人,在管仲、隰朋、鲍叔牙三人的明确反对之下,齐桓公也已经退而不用,最后在管仲、隰朋死后,齐桓公仍然把他们召回来做近臣,可见在管仲生前,光是规劝这个不着调的君主,都得费不少的心思。反过来想,管仲等这样有才能的人,都把齐桓公不能完全拉上正道,可见齐桓公的底子有多差,所谓“德不配位”,大概就是如此吧。

隰朋

宁戚

0 阅读:1
不朝鸿

不朝鸿

伪装成历史的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