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萌萌 曹宇悦)近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牵头,与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材料学院合作研发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电极针灸针(电极针灸针),成功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一创新产品的获批为针灸治疗提供了更加有效、安全的工具。
2月15日,成果持有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张路主任医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电极针灸针属于完全原始研发,从有想法到申请产品注册经历了13年。”
“针身绝缘涂层针灸针,是技术结合传统的中医诊疗手法,通过电流大小调节刺激力度。”张路介绍,“与传统针具比较,应用电极针灸针可在微小电流下诱发出神经效应器反射,且对神经损伤微小。”
据了解,电极针灸针是一种结合了传统针灸与现代电子技术的创新产品。该针灸针由针体和针柄组成,针体直径在0.16—0.55毫米之间,针体长度在7—150毫米之间。该针具在不锈钢材质针灸针针身进行微米级绝缘涂层修饰,针柄连接电针装置(导电)、微薄膜绝缘针身(不导电)、无膜针尖(导电),可实现对穴位不同层次组织(深部神经、筋膜、血管等)行精准电刺激针灸技术。

一次性使用无菌电极针灸针(电极针灸针)。受访者供图
张路表示,“电极针灸针和普通的针灸针,肉眼看不出区别。电极针灸针的入针部位,除针尖外都是加了绝缘涂层的,这就可以使针尖对外周神经形成精准的低电量刺激,有助于拮抗多种炎症,并减少副作用。”
在临床中,多学科医师已用电极针灸针有效治疗了普通针灸难以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类风湿性关节炎、视神经炎症等。从临床反馈看,还有望用于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男性功能障碍、妇科痛经、促排卵、医疗美容等众多场景。
西苑医院整体推进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成为首批北京市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建设单位,先后孵化了一批如电极针灸针、淋巴水肿治疗方案等中医药科研转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