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一种记忆,地标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城市象征。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知,首先来自于标志性建筑。因为大雁塔,我们认识了西安;因为紫禁城,我们认识了北京;因为东方明珠、外滩近代建筑,我们认识了上海。
太原亦如是,在老太原人的回忆中,总有一些建筑,承载着更深的情感,让我们一再回想,念念不忘。
★南宫
太原工人文化宫,太原人更习惯把它叫做南宫,竣工于1958年2月15日,是山西省最大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那个时代的南宫活跃了市民的业余生活,积淀着太原人的情愫。它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太原的沧桑巨变,是太原地标性建筑之一。
★拱极门
拱极门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72号,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其城垣自洪武九年(1376年)问世迄今,已有632年之历史;其城楼至1949年毁之战火,也逾573个春秋。
拱极门又称小北门,明太原府的八个城门在解放太原时,都成了残垣断壁,只有小北门因紧邻靶场而得以保留,成为太原市唯一没有改名且有遗址的明代城门。
★天主教堂
太原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现存建筑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建,罗马式建筑,立面图案为圆形拱券与三角山花的组合,为太原教区主教座堂。
每年圣诞节,天主教堂都成为太原人的聚集地之一,也是太原人西式婚礼的首选举办地。
★迎泽桥
第一座横跨汾河的桥是民国时期建的,俗称洋灰桥,当年的迎泽大桥,有着华北第一桥的美誉。
太原解放后,于1954年1月1日在迎泽大街上新建成了第一座流经市区的汾河大桥,名曰“迎泽大桥”。
1996年“54式”汾河桥退出了舞台,新改建的宽50米的迎泽大桥通车。“一桥四变”,见证了太原城市的风雨变迁。
★迎泽宾馆
迎泽宾馆的八角楼曾经是太原人抹不去的回忆。
迎泽宾馆于1955年开业,作为山西省四大班子和省直机关的重点接待单位。60多年来山西迎泽宾馆曾接待无数次重要来宾,成为太原的传奇地标。
★迎泽公园
迎泽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迎泽门外而得名。迎泽公园总面积666900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藏经阁、大象滑梯、七孔桥……曾经是无数太原人难忘的回忆。
2016年7月16日,迎泽公园封园,实行建园以来最大的一次全面改造。迎泽公园的改造一直都是太原人关注的焦点。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太原人美好的回忆,对于老太原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园,更是一种情结!
★皇华宫
皇华一词,出自《诗·小雅·鹿鸣之什》有“皇皇者华”之篇,意谓君遣使臣,以礼乐相送,表明远而有光华。在古代,皇上为了让自己的基业不朽,会专门派遣使者四处调查民情民意,了解民生疾苦和愿望。 皇华是为称颂使臣之词,皇华馆,也就是皇华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皇华馆,坐落于太原市五一路与海子边之间,3层阁楼,在清末民初曾是科举时代主考、副主考接待所。清光绪年间设提督学政(别称学台),会同督抚主管全省的教育、科举考试等事务,其衙门就设在皇华馆。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接管小组跟随解放军入城,并在皇华馆接管了民国阳曲县政府。所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说皇华馆是太原的政治中心,一点也不为过。
★崇善寺
崇善寺是 “九边重镇”的重要建筑。明代太原地区佛教建筑很多。位于府城东南隅的崇善寺创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代在原崇善寺遗址上修建了文庙,中轴线建筑有琉璃团龙照壁、棂星门、大成殿等,是全省现存文庙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的狄梁公街,据说是晋恭王朱㭎为纪念生母孝慈高皇后,在初名白马寺的基础上扩建的。传说该寺曾经是武则天少年时出家的寺庙,因为山门右额的“宗堂遗址”可做证据。
★双塔寺
双塔寺,一直以来就是太原名片,是太原的象征。它建成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永祚寺双塔,两塔犹如一对孪生姊妹,相映成趣,一个是先建的“文峰塔”,一个是后建的“舍利塔”,双塔巍峨俊秀,是我国双塔之最。登临双塔可将龙城尽收眼底,而且其中一座属于“风水塔”,专为弥补晋阳文脉之不足而建,意义非凡。
★山西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新型大学之一,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山西大学堂旧址规模宏大,布局整齐,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是近代中西文化合璧的实物例证。
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和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一道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老醯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