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百点回撤之后A股还有没有跨年行情?

郭一鸣 2024-12-21 10:12:05

11月以来,市场对跨年行情的预期逐步提升。不过,随着近期市场阶段的回落,尤其是自高位百点下跌以来,似乎对跨年行情的热情有所降温。如今,距离年底仅剩下7个交易日。在此之下,今年还有没有跨年行情,又该怎么挖掘跨年行情的机会?

1、以史为鉴 岁末年初市场整体表现亮眼

所谓跨年行情,通常指的是在临近岁末年初时,A 股市场出现的一波阶段性上涨行情,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 1、2月左右。纵观历史,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股市在年底和年初上演阶段性的行情,甚至,在行情纵深发展中,还会延长至春季行情。

实际上,从数据上看,大部分主要宽基指数表现最好的月份主要集中在岁末年初。比如,根据华福证券的统计研究,2010年以来,中证500、国证2000和中证1000最高值均出现在年初2月份,分别为3.7%、4.4%和4.9%,同时其他的主要指数在岁末年初表现均较为亮眼。如果用wind全A指数作为衡量A股市场表现的基准,可以看到岁末年初A股市场总体表现较为亮眼,其中2010年来wind全A在11月单月涨幅的中位数2.1%,为全年次高月份,12月份和年初的1月份A股市场总体小幅收跌,而2月份单月涨幅中位数为2.8,为全年最高月份。

2、持续调整下 还有没有跨年行情?

近期市场持续调整,很多投资者对跨年行情信心减弱。实际上,从多重因素来看,目前的跨年行情仍有支撑和提振的动力。

一方面,政策信号强烈。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时隔14年再次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释放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加码强烈信号,并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等积极表述,政策信号超预期积极;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看,最新公布的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连续3个月上升,且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表明国内经济逐渐恢复。

此外,流动性上,A股资金面相当活跃,截至12月13日,已连续56个交易日突破万亿成交,创A股历史新纪录。

基本面稳步回升,政策持续积极释放,叠加流动性整体充裕,跨年行情还是值得期待的。

3、影响此轮跨年行情最大影响因素

当前,距离年底仅剩7个交易日的时间,随着市场阶段性的调整,影响跨年行情,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短期调整下市场风险偏好的降低。随着两项重要会议的落地,市场不仅没有迎来新的上行,反而大幅高开并阶段调整,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炒作力度的减弱,风格也发生阶段的转向。两市成交再次迎来此轮行情以来地量的同时,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降低。不过,只要有新的提振,预计市场情绪仍有回升的基础;

●央行政策的适当性。美联储议息会议在即,市场预计仍将继续降息。而此前多次吹风之下,央行降准降息也或在途中。如果能适时降息降准,对于行情来说,或有重要的提振作用。毕竟,当前属于政策的真空期,明年重要两会仍有三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央行的货币政策或是为数不多的期待。况且,从10月、11月的经济和消费数据看,多数消费依然低迷,仍需进一步的提振,央行降息的必要性和概率也是在上升的;

3、美元的走势仍是跨年行情最大制约因素。如果仅是国内基本面叠加流动性的支撑和提振,跨年行情或许也会上演,但想要像样的跨年行情,或许重要的影响因素还在于美元的走势。由于春节前特朗普上台的潜在风险逐步进入全球视野,美元的走势就比较关键。毕竟,历史行情看,港股和美元指数的的关系比较紧密,一般美元走强,港股会走弱。而港股和A股的一致性较高,此轮行情以来,港股都是率先表现,起到一定的映射作用。所以,美元的走势,对A股跨年行情影响较大,尤其是跨年行情的强弱,重点还需留意美元的强弱。而至少到当前,美元依旧保持强势,跨年大行情还未见明显信号。

4、三条主线备战跨年行情

基本回升以之下,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充裕以及交投热情整体的活跃,震荡中的市场仍有跨年行情的大概率。在此之下,几条主线可重点观察和跟踪:

●化债方案落地下的受益方向。6万亿的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加上未来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共计4万亿,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行动。受益方向上,基建、公用事业和环保行业将在资金回笼和资产重估下改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均有望得到显著修复。而不良资产的置换和管理成为重中之重,有助于地方AMC通过资产整合和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

●随着内需需求的提升,内需板块或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海外美国大选特朗普胜出,根据以往的政治主张以及政策倾向,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可能会拖累中国出口产业链相关的内需下行,并拖累全球贸易周期走弱,进而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外需和总需求下行的速度,在此之下,国内内需的需求或将大幅提升。

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预计2024全年实际GDP增长在5%左右,在低关税/高关税情形下,2025年实际GDP增长分别在5.0%/4.5%左右。而如果在高关税情形下,中国或将采取更大力度的扩内需政策进行对冲。在此之下,对于家电、食品饮料以及特斯拉产业链等板块或带来更多的预期;

●新质生产力作为全球变革中创新与进步的关键体现,蕴含着大量的挖掘潜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政策持续推动以及资金聚焦之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等领域值得持续关注和重点挖掘。

0 阅读:6
郭一鸣

郭一鸣

财经评论员 广播电视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