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日本首相发出警告,硬钢特朗普关税?

科技小笛 2025-04-15 12:17:03

一、东京警告:被逼入绝境后开始反制

“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扰乱全球经济秩序!”2025年4月14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的这句警告,被媒体称为“迄今最强烈表态”。一向以隐忍著称的日本,为何突然对盟友美国“亮剑”?

直接导火索: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就在一个月前,特朗普政府宣布将于4月2日启动“两步走”关税计划:第一波对进口汽车、钢材、铝等产品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第二波针对半导体、制药等关键行业额外征税。

这对日本无异于致命打击——丰田、本田等车企在美年产能超500万辆,占全球产量的38%,仅汽车行业每年可能损失超百亿美元。更危险的是,日本30%的液化天然气(LNG)依赖美国的进口,若能源被纳入清单,东京电力燃料成本将飙升15%,直接威胁经济复苏。

历史轮回:从“广场协议”到“关税陷阱”

这一幕似曾相识。1985年,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一落千丈。如今30年过去了,特朗普又开始实施“对等关税”,这无疑再度把日本逼入了绝境。石破茂直言:“美国优先已成为盟友的噩梦”。

二、谈判桌上的致命博弈:美债与汇率的暗战

美日谈判看似围绕关税展开,实则是一场金融与战略的生死博弈。

美国的“双刃剑”:施压与反噬

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增购美国页岩气,但日本同样握有底牌:1.3万亿美元的美债持仓(若抛售10%,美债收益率或飙升60个基点);2.日本央行维持-0.1%的负利率政策,抵制美国要求的日元升值压力。石破茂强硬表态:“日本不会为快速达成协议而妥协”。

秩序崩塌:自由主义经济的神话终结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彻底撕毁了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规则。日本《朝日新闻》痛批:“华盛顿共识已死,盟友关系沦为交易”。这种短视政策不仅损害美日互信,更动摇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

三、联盟裂变:亚太秩序重构进行时

美日裂痕的背后,是全球化秩序加速重构的缩影。

区域经济“自救”:RCEP成缓冲带

面对美国压力,中日韩贸易量近年来贸易量一度增长了18%,RCEP成员国贸易额更是突破12万亿美元。日本首相特使访华期间,用“解衣推食”的典故表达期待中日合作、共渡难关的意愿。

美元霸权松动:去美元化浪潮

日本央行2023年减持美债5%,中俄本币结算规模翻倍,全球美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8%(1995年以来新低)。与此同时,日本设立5000亿日元基金扶持芯片自主研发,25%的半导体采购转向中韩供应商,直击美国科技霸权命脉。

四、中国角色:乱局中的战略定力

当美国筑起“关税高墙”,中国却以开放姿态成为稳定器。

务实合作:从能源到金融的破局

中石油与日本三井物产签订200万吨LNG供应协议,缓解日本能源危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10个国家,处理金额同比激增32%。王毅外长与石破茂会谈时强调:“历史与台湾问题不可回避”,而日方罕见承诺“坚守1972年联合声明立场”,显露出对华政策的务实转向。

大国担当:拒绝零和博弈

当美国的关税大棒连其盟友都不放过的时候,中国并没有趁人之危,而是以身作则,推动区域伙伴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与东盟的贸易,规模已突破6万亿元。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格局,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结语:新旧秩序的十字路口

美日贸易战是一场新旧秩序更替的预演。特朗普的“关税高墙”挡不住多极化浪潮,而中国的战略定力正为世界注入稀缺的确定性。

“当霸权沦为交易,盟友终成棋子;当开放拥抱共赢,乱局方见真章。”

若美国继续挥舞关税大棒,下一个掀桌子的“盟友”会是谁?德国?韩国?或是……?

2 阅读:252
科技小笛

科技小笛

有理解、有深度,这里有最精彩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