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打响以后,侵华日军在短时间内就侵占了东北地区,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交战频频失利,其中一些战役都是在兵力超过日军的情况下战败,这就导致一些人认为日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原因在于日军的武器装备精良,但这可能不是全部的真相。
武器都挺强在不少抗日题材的电影中,我们总能见到一些熟悉的画面,侵华日军的士兵肩上扛着“三八大盖儿”、汽车上载着“歪把子机枪”,而日军的军官身上,往往都会挎着一把“王八盒子”,这几乎已经成了日军的标配。
但事实上,日军这些武器性能在当时已经不属于世界前列,至少与西方国家和苏联的武器装备相比,已经处于落后状态。就以日军对华作战的单兵装备为例,这种6.5毫米口径的步枪,虽然具有射程远、精度高,枪身长利于近身白刃格斗的优势,但也有杀伤力不足的短板。
反而是德式7.92毫米口径的步枪更受欢迎,国民党军中大量使用的“汉阳造”,就是在毛瑟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其性能已经在战争中得到了考验。而在重机枪方面,日军配备的是九二式重机枪,优点是耐寒性好,缺点是容易卡壳。
国民党军当时也配备重机枪,大多数都是马克沁式。马克沁式重机枪与九二式重机枪相比更加稳定,在战场上能够提供更稳定持续的火力输出,但也不是没有短板,需要水冷就是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减分项。
单纯从武器装备来看,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配置其实不比日军差,甚至一些杂牌军的武器装备也都不错。中国军队与日军的最大差距点在于空军,中国军队的空军十分匮乏,战机又落后,有时候为了保住飞机只能选择避战。
尽管苏联以“志愿航空队”的名义派过飞机来抗日战场支援,但1200架飞机仍然是杯水车薪。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军队的先进武器大多数都是买来的,无法向日军那样源源不断,一旦损耗过大,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补充上来。
而且,南京政府的经济状况也堪忧,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地方的财政大权却依然掌握在各地军阀手中。而日本当年的工业产值又很高,加上前期快速占据东北地区所抢夺的财政收入,经济能力和工业水平已经全都超过中国军队。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主要的进攻还是依靠陆军,而中国军队与日军交战时,也是以陆军为主。彼时的中国交通并不发达,部队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是特别高,很多时候重武器都上不了战场,反而是迫击炮和重机枪这些武器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巨大威力。
重机枪这种武器能够提供充足的火力,我们也经常能够在影视作品当中,看到八路军缴获了几挺重机枪时显得很高兴。但重机枪不是单兵武器,火力虽然足,使用的门槛也很高,并不是谁得到一挺重机枪就可以火力全开,在阵地上火舌四射的。
高配机枪连咱们以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的高配机枪连为例,从机枪连的编制来看,一个高配机枪连的配置应该是8挺重机枪,而人员编制却达到100多。也就是说,仅仅8挺机枪,却需要整整100多人来“伺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设想,一挺重机枪应该有一个机枪手,两个弹药手,总共人即可,随后便可对冲锋敌军猛烈射击。这是一个经常可以看到的画面,却还有很多看不到的画面,一个真实的重机枪连,拥有相当复杂的人员构成。
那么,一个高配机枪连中都有哪些人呢?首先,无论是一个什么连队,都要有一个带领者,这个人就是连长,而国民党军的连队,还有一个连附和特务长。既然领导者有了,自然就需要有执行者,我们熟知的枪手、弹药手都属于此列,但这些人并非全部。
除此以外,高配机枪连还有文书军士负责连队的文职工作,给养军士和补给军士、观测军士负责辅助枪手和弹药手。有了这些军士在,机枪连的重机枪才能真正参加战斗,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链。
但重机枪是一个武器,肯定是要随军到各处战斗的,不可能只固定在一处。机枪连是一支部队的重要火力输出单位,即便是急行军也不可能丢掉重机枪,这是机枪连存在的意义。只是重机枪很重,当时的机枪连机械化水平又不高,很多时候都是人抬马驮。
短时间行军还好,身强体壮的军士抬着重机枪走就行,但长途跋涉的时候,就必须由牲口来驮了。由此,驮重机枪的骡马成了机枪连的“必需品”,除了连长与连附的乘马以外,其余的骡马自然就要承担起驮重机枪的重任。
千万不要小瞧了连队中多出来的这些骡马,因为只要有了骡马,就势必要保证骡马的吃喝、健康,以及日常的维护。出于这个原因,机枪连里又多了铁工军士、鞍工军士、掌工军士、兽医军士,以及一名饲养兵。
是不是看起来很夸张?竟然在机枪连中配备了整套对骡马服务的军士,这样的阵容在当时一些小点的村落,恐怕都无法凑齐。没办法,这样的配置是机枪连不能少的编制,而且做到这一步还不够。
试想,机枪连是一个作战单位,而作战就一定会出现伤亡。即便是这些特殊的军士不会伤亡,但骡马死伤总是难免的吧?一旦有骡马受伤或者死亡,难道就要损失一挺重机枪吗?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亏本买卖,所以想要保证稳定的机动性,多养几匹骡马就在所难免了。
在这样的配置基础上,机枪连还需要一些基础的配置,例如传达兵和看护兵,以及号兵。各种军士加在一起,便是高配机枪连100多人的存在了。最重要的是,这只是写在纸面上的编制数量而已,骡马在战争年代也是稀缺资源,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人力去扛。
而那些特殊工作的军士也难免有伤亡,例如阵亡了兽医,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个顶替上去,只能由其他人去临时兼职一下,水平自然要下降一大截。正因为这些实际困难,国民党军中的一些机枪连索性就减少重机枪数量,从8挺降低为6挺,连队这才能确保正常运转。
国民党军当时打不过日军,不全是因为武器的问题,因为一场战争关乎的东西实在太复杂了,就像一个重机枪连一样,不是武器越多就越厉害,一支部队里也不是战斗人员多就能赢,只有配套完善的部队,在作战时才能发挥出超强的战斗力,现在是不是更加能够体会到当年的八路军有多厉害了?
这点人根本不够。日军1个九二式重机枪分队(班)共有11人,配备九二式重机枪1挺,马2匹。弹药分队也由11人组成,配备8 匹马。四个重机枪分队和一个弹药分队构成一个重机枪小队(排)。也就是说4挺重机枪需要55个士兵加16匹马,还有小队长和传令兵。当然国军也有绝招解决,那就是抓伕抢牲口。
要考虑到当时的国家有这样的条件吗?
这小编不会编,应该当时已经有史太虫了,一个人拿一把重机枪,100多人有100挺机抢,可以打到日本活捉蝗虫了[笑着哭]
其实中国当是缺乏的是弹药,不能持久的与日军作战
为啥不用摩托运重机枪呢?
废话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