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啊,小圆球转来转去,像是在转动命运的齿轮,广元那个四川山沟里的小城竟然也拍了部电影,还是讲乒乓球的,听名字就让人想起小时候在村头打球的日子,汗水和欢笑混在一起,那种感觉现在想想还挺美的。
《旋转吧乒乓》这电影讲的是上世纪末广元农村的事,那会儿农村还没现在这么热闹,孩子们也就是满山遍野地疯跑,要么就是打打乒乓球。几个小屁孩为了参加什么小球王霸赛没少折腾,主角叫欧国良,名字挺响亮的就是不知道打球水平咋样。听说还有他爹的故事掺和在里头,估计是想说点大道理吧。这片子好像是想通过欧国良这小孩的成长经历来讲点啥,可能是想说人生就像打乒乓球,得学会应对各种旋转球。
电影里的孩子们开始肯定是你争我抢,谁也不服谁,这不是很正常嘛,哪有不打架的。但是慢慢地他们好像明白了点啥,开始互相帮忙了,这种变化挺有意思的,就像是小树苗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最后他们真进了市里的选拔赛,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真有两下子,反正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导演说这电影不光是讲体育,还想说说广元人的精神,啥精神呢,就是不服输敢争先。听着挺提气的,就是不知道现实里的广元人是不是真这样,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小地方能拍出这么个片子来也算是挺有志气的了。这片子好像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是打乒乓球还是做人,都得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听说这片子是在广元拍的,连演员都是本地人,还特意拍了些当地的景点和特色美食。皇泽寺啊凤凰楼啊,还有什么女皇蒸凉面,听着就挺有意思的。这么搞是不是想让外地人也能感受到广元的味道啊,不过我觉得光看电影可能还不够,得亲自去尝尝那个蒸凉面才知道是啥滋味。
广元这地方我还真不太了解,就知道是个山区城市,听说风景不错。这电影好像是想借着讲故事的机会,顺便给广元做做宣传。不过我觉得吧,一个地方的文化不是光靠拍电影就能传播开的,还得靠当地人自己去传承和发展。要是能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广元,那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播。
大部分演员都是从广元本地选的,这做法挺好的,能让电影更接地气。不过我就好奇了,这些本地演员的演技咋样啊,毕竟不是专业的,会不会显得有点生涩。但转念一想,可能正是因为不是专业的,反而能演出那种自然的感觉,特别是演孩子的那几个,说不定就是从当地学校里挑的。
有个叫鲜杭江的青年演员,说是参与这种有家乡情怀的电影感到很荣幸。这话听着挺动听的,不过我就想啊,这演员以后要是想在演艺圈发展,光靠演家乡题材的电影可不行啊。不过话说回来,能有机会参与电影拍摄,对这些本地演员来说也是个不错的经历,说不定以后真能出几个明星呢。
听说广元这几年挺重视电影创作的,好像是搞了个什么精品电影培育工程。每年都能拍出一部院线电影,这对一个小城市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之前还拍过一部叫《老兵刀锋》的,讲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的,还有一部《白月光下》,好像是讲非遗的,还得了不少奖。
这么看来,广元在电影创作上还是挺有一套的。不过我就纳闷了,这些电影在当地放映的时候,观众反响咋样啊。毕竟电影拍出来是给人看的,要是当地人都不爱看,那不就白忙活了吗。再说了,这些电影能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也是个问题。要是只能在本地小范围传播,那影响力肯定是有限的。
说起乒乓球在农村的普及,我倒是想起小时候的事了。那会儿村里条件不好,哪有什么标准球台啊,就是在一块平整点的地方支个木板,两边各放几块砖头垫高,就算是球台了。球拍也是最便宜的那种,没几天就要换一个。但就是这样,村里的孩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很多地方都建了文化站,里面有标准的乒乓球台。但我听说,现在农村的孩子反而不怎么打乒乓球了,都忙着玩手机游戏。这电影要是能让孩子们重新对乒乓球感兴趣,那倒是件好事。不过话说回来,光靠一部电影可能还不够,还得有人去组织活动,让孩子们真正参与进来才行。
这种儿童体育题材的电影,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应该是有好处的。看了电影,说不定就能激发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过我就想啊,光看电影肯定是不够的,得有人引导孩子们把电影里的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要不然,看完电影热血沸腾,回家该玩手机还是玩手机,那不就白瞎了吗。
再说了,这种电影也不能光讲励志,得有点实际的东西。比如说,能不能在电影里穿插一些乒乓球的基本技巧啊,或者是一些有趣的训练方法啊。这样一来,孩子们看完电影,说不定就能学到点实际的东西。当然了,这就要看导演怎么把握了,要是弄得太说教,反而会让孩子们觉得无聊。
拍地方特色电影,确实是个挺难平衡的事。一方面想展现本地文化,另一方面又得考虑到全国观众的接受度。这《旋转吧乒乓》好像是想两头兼顾,既有广元的特色元素,又讲了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励志故事。不过我就纳闷了,这么搞会不会显得有点四不像啊。
要是真想拍出好的地方特色电影,我觉得关键还是得有好故事。光靠堆砌一些地方元素,观众看着可能会觉得像在看旅游宣传片。但要是能把地方特色融入到故事中去,让观众在看故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到这个地方的文化,那才是高明的做法。当然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真能做到,那导演可就厉害了。
小成本电影确实面临不少挑战,资金少演员不专业,各种条件都受限制。但反过来说,这些限制也可能成为机遇。比如说,没钱请大牌演员,那就只能从本地选演员,反而可能选到一些有特色的面孔。再比如说,没钱搞特效,那就只能专注于讲好故事,反而可能拍出一些走心的作品。
不过话说回来,小成本电影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在宣发上。拍出来了,怎么让人看到呢现在电影市场竞争那么激烈,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制作,很容易就被淹没在茫茫影片中。这就需要想些新点子了,比如说利用网络平台啊,或者是搞些有创意的宣传活动啊。总之,小成本电影要想出头,除了要拍得好,还得会卖。
说到农村留守儿童,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心酸的话题。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孩子们就只能留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这《旋转吧乒乓》虽然没直接讲这个,但我觉得多少也反映了一些农村孩子的生活状态。那些孩子们为了参加比赛努力训练,说不定就是想证明自己,让远在他乡的父母骄傲。
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中的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可能要复杂得多。缺乏父母的陪伴,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再加上农村的教育资源本来就比不上城市,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拍几部电影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这些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