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电影《戴假发的人》正版视频平台上线一天。该片在院线上映的时候,票房表现不佳,只有414.6万元的票房。这部由黄晓明主演的电影,院线扑街之后,迅速转战正版视频平台,算是无缝对接。
大家可以在正版视频平台免费看到这部电影了。那么,我们不妨直接聊,它为什么是一部烂片。我认为,它的烂,主要呈现在两点上。第一点,影片主打的那些概念是非常陈旧的。第二点,影片的叙事是很装蒜的,不真诚。
我们不妨先从第二点开始聊。这部电影,采用了三条叙事线。第一条,男主角曾经“考公”时间段当中的“杀人”。第二条,男主角成为执业律师之后,开始为普通劳动者服务,喜欢“抱打不平”,正在司法帮扶一个少女被性侵的案件。第三条,男主角被威胁,和女主角有关,最终水落石出,男主说出当年“杀人”真相。
这三条叙事线在影片当中被杂糅起来,一会儿讲一讲这条线的故事,一会儿又讲一讲那条线的故事。这种多条线的故事一起讲的办法,比较考验编剧的叙事能力。咱们好多编剧都喜欢这么讲。但是,这种讲法,如果技法不纯熟,就容易让很多影迷认为是不真诚。当下,反倒是缺乏原原本本、老老实实讲故事的编剧和电影。
这种过去线和当下线一块讲的叙事法,更像是小孩子动不动来个降龙十八掌,纯粹就是花架子了。这种装蒜的叙事,也就无法赢取影迷们的信任了。当然,比较可耻的事情是,这类叙事出现在院线电影当中之后,总是有一些职业水军打着影评“人”的旗号进行鼓吹,它们像多没见过世面一样。大家不妨注意一下,这部烂片,在豆瓣长评当中,那些职业水军给了五颗星。不少,都是脸熟能详的呢,丢人啊。
叙事装蒜之外,这个电影故事背后的概念,也非常陈旧。它搞了好几个概念,但每一个,都浅尝辄止,造成没多大意思的后果。我们按着时间顺序,来看一看这些所谓的电影内容反应出来的概念。这些概念,也没少被职业水军们鼓吹。
第一个概念,男主角“考公”,几次都考不上,被父亲骂是废物,继而,男主角受刺激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范进中举”的概念嘛。考不上的时候,已经近乎疯掉了,考上了,也是心理变态。这个说法,已经在大量的影视剧作品当中被反复运用过,塑造过角色,塑造过故事的,了无新意可言。
接下来的概念,男主角因为犯过罪,所以要赎罪。他成为职业律师之后,明明可以赚很多钱,但总是接一些没有钱的司法援助的案子,帮着没钱的受害人们。这个赎罪的路数,也是老路数了,看不出什么新东西来。而且,说律师喜欢帮助穷苦人是赎罪,可能很多坦坦荡荡的律师们看了,都会不舒服。
紧接着,说出罪过,你心里就舒服了。这也是老生常谈啊。男主角带着女主角,雨夜追车,最终追上的犯罪嫌疑人,发现真相。继而,男主角也说出了自己当年“杀人”的真相,向女主角道歉。这类戏码,其实就是犯罪了,说出了,就舒服了戏码。这类戏码,没啥深刻度啊,以往影视剧作品当中这类内容太多了。
甚至于,这部电影当中,有头没尾的一个故事,性侵少女案,也没啥新颖内容可言。类似的大佬侵害未成年少女,而追诉起来之后,必然遭遇大佬打击报复的故事,也已经是影视剧作品当中非常常见的了。等于说,董越编剧并执导的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就没一个原创的东西,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董越的问题,也是很多编剧和导演的问题——没题材硬找,没故事硬讲,最后,只能东拼西凑,这边借用一点,那边借用一点,最后,每一点都是别人的,每一点都浅尝辄止,都讲不清楚,讲不深刻。
哲学道理,当然就那么些,没办法讲出多少原创性来。但是,故事内容却有很多,需要创作者们自己去发现。这种在故事上就东拼西凑的电影,也只能在叙事上,搞些噱头了。最终,噱头大于实质,影片成了烂片。可惜了黄晓明,为了这么一个剧本,也是用力过猛地表演着。(文/马庆云)
带着假发本色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