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日本当“小白鼠”,美国要让非美国人登月,只提供机会不管花钱

海内人物 2024-12-02 10:50:11

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实现人类登月成就至今,已经过去了悠悠五十余载,美国再也没有实施过载人登月。

不过这一状况恐怕要被打破了!今年美国宣布了一项与日本开展登月合作的项目,再次掀起了国际航天界的舆论波澜。

按照日本方面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签署的登月合作协议,美国将会为日本宇航员提供两次登月的机会,用来在月球上科研和考察活动。

一边是争当“首个登月非美国人”的日本,一边是急于再次向全球展现其“太空霸主”的话语权的美国。

然而,这场看似双赢的合作,实则暗藏着利益与试探的博弈,也让不少人对美国的动机、技术实力和日本的处境投来了质疑的目光。

对于日本来说,与NASA的这份合作协议无疑是“历史性”的,成为“非美国人中第一个登月的人”,将令日本在国际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份荣誉的背后,却需要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投入,是要花“真金白银”的!

据日本媒体报道,为了这次登月合作,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计划在未来预算中投入高达28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80亿元)。

这笔巨额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向绕月基地“门户”运输物资的新型无人补给飞船、月球车的停留舱以及自行研发的无人月表探测器等项目。

同时,日本还要发挥在精密制造和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优势,负责研发月球车和月球探测器等关键装备。

月球车将具备提供两名宇航员长达30天的生存能力,并支持他们穿越月球南极附近的区域进行科学探测和研究。

月球着陆器和月表物资采集设备等装备则将由日本与美国私营企业合作,共同开发。

相比于日本这么多任务投入的巨资,美国的投入似乎更像是“口头承诺”和一个“画出来的太空饼”。

这种模式说实话也并不新鲜,美国擅长用科技与外交相结合的手段,在推动航天计划的同时也巩固其国际地位。

这次合作中,美国显然是“无本生意”:让日本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甚至在计划失败时,美国也无需承担更多责任。

而对于深陷经济困境的日本来说,是否能负担起这样的代价,能不能接受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任务拖延,就值得深思了。

目前,美国的登月计划已经历多次推迟,最初宣布的2024年目标早已成为“纸上谈兵”,而最新的时间表已被延至2027年。

猎户座飞船的首轮无人绕月测试,也因为返回舱的严重受损问题而饱受批评。

面对如此“不稳定”的技术状态,美国在下一次任务中就要带着日本人直接“载人登月”,不免让人怀疑其是否在急功近利地推进计划!似乎也有“借刀试探”的意味。

从历史上看,美国航天任务多以灵长类动物等进行试验,如今直接让日本人“上阵”,是对新技术不确定性的真实信心,还是权宜之计?

当然,日本国内也并非毫无异议。一方面,国民经济压力与社会矛盾激化,巨额的航天投入未必能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另一方面,日本能否在这场合作中真正实现技术突破,还是仅仅成为“配角”,也让人疑虑重重。

相比之下,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要稳的多了,已明确将在2030年前实现,这一时间点不仅是中国航天发展的里程碑,更可能成为国际航天竞争的新焦点。

对于日本来说,登月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时间。如果日本无法赶在中国之前完成登月,其成为“第二个登月国家”的计划将面临破灭。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中美博弈的大背景来看,美国似乎是在刻意利用日本遏制中国的发展,对日本的“支持”更像是一种战略安排,而不是真心实意的谋求合作共赢。

在技术合作中,美国始终保持主导权,而日本的角色更像是“试验场”和“资金来源”。这种不对等的合作关系,可能在未来激化中日之间的竞争,而受益的只有美国。

回溯50多年前,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能够成功,得益于举国体制和全社会的科技资源支持。

然而,时至今日,美国的社会结构、科研氛围和工业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曾经为阿波罗计划服务的那一代顶尖科学家与技工早已老去,而美国现有的科技人才更多集中在资本市场等领域,对基础科研的兴趣和投入不足。

在制造业领域,美国也不复当年的实力。以土星五号为例,这一当年登月的核心装备,外界一直说图纸丢了,可即便今天重新拥有图纸,恐怕也无法复制。

此外,50年的断层让美国的航天产业失去了技术和经验的传承。如今的美国航天计划,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不再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反而表现出步履蹒跚的窘境。

在国际航天领域,全球登月计划的难度远超半个世纪前,美国与中国的竞争已成为主旋律。

如今的登月技术体系更复杂,对协作和资源的需求也更高,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导致计划的延迟甚至失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与日本的这次登月合作,看似各取所需,实则各怀心思!

其实,在这样的博弈中,日本试图通过合作分一杯羹的策略明显有“被利用”的风险,与其成为美国计划中的“配角”,不如反思该如何提升自身的独立航天能力。

若不能清晰认识自身的位置,恐怕最终难以摆脱“冤大头”的角色。

0 阅读:0

海内人物

简介:用平凡的笔触解读航天科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