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栽培节水农业作物,期望节水高产:高产种植要点分享

在当今这个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时代,节水农业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作物的高产,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有意义的任务。

传统农业往往是漫灌式的灌溉方式,大量的水资源在灌溉过程中被浪费。以小麦种植为例,传统的灌溉方法可能会使每亩小麦的耗水量达到400 - 500立方米,然而,在节水农业的理念下,这个数字可以被大幅降低。采用滴灌技术种植小麦,每亩的耗水量可以控制在200 - 250立方米左右。这仅仅是节水方面的一个体现,而我们在追求节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实现高产。

节水高产的作物种植,首先要从土壤的准备工作说起。良好的土壤结构就像是作物的“温床”,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在种植前的翻耕环节,我们不能仅仅追求深度,还要注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例如,对于玉米的种植,将土壤翻耕到25 - 30厘米的深度是比较合适的。这样的深度既能打破犁底层,让作物的根系可以深入地底吸收水分和养分,又不会因为过度翻耕而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研究发现,疏松的土壤能够让作物根系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30%左右,这有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吸收养分。而且,在翻耕后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施入2 - 3吨的农家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经过对比,在施入农家肥和未施入的土壤中种植相同品种的玉米,施入农家肥的土地上玉米的平均株高可以增加10 - 15厘米,穗粒数也会增多5 - 10粒。

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节水高产的核心。滴灌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之一。以西红柿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沟灌方式,每次灌溉的水量可能会达到8 - 10立方米每亩,而且水分利用率不高,只有40% - 50%。而采用滴灌技术,每亩的灌溉水量可以控制在3 - 4立方米,水分利用率却能达到90%以上。滴灌系统通过滴头将水缓慢而精准地滴到作物的根部,这样可以避免水在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流失。在一些干旱地区,用滴灌种植西红柿,在整个生育期内,相比沟灌,每亩可以节省水资源15 - 20立方米。而且,由于水分供应精准,西红柿的果实品质也更好,果实饱满度提高了20%左右,糖分含量也有明显的提升,能让亩产量从传统的5000 - 6000斤提高到7000 - 8000斤。

另外,合理的作物间距设置也与节水高产密切相关。作物之间过于密集会导致水分竞争激烈,而间距过大又会浪费土地资源。以棉花种植为例,通过试验发现,将棉花种植间距从传统的行距1 - 1.2米、株距30 - 40厘米调整为行距1.5 - 1.8米、株距40 - 50厘米后,每亩的灌溉用水量从300 - 350立方米降低到250 - 300立方米。这是因为合理的间距让每株棉花都能更好地接受光照和通风,减少了蒸腾作用造成的水分损失。同时,每亩棉花的产量并没有因为间距的增大而减少,反而由于通风透光好,棉花的棉桃数量增加了10% - 15%,亩产量从400 - 450斤提高到了450 - 500斤。

在节水高产种植中,品种的选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作物品种对水分的敏感程度和产量潜力是不同的。例如,水稻品种中的杂交粳稻“津原89”,这个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性能。如果按照常规的淹灌方式种植,“津原89”亩产量可以达到1300 - 1400斤,而采用浅湿干交替的节水灌溉方式,亩产量依然能够稳定在1200 - 1300斤左右。相比之下,一些传统的粳稻品种在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后,产量可能会大幅下降,甚至达不到1000斤。这就是优良品种在水资源节约和产量稳定方面的巨大优势。

病虫害的防治同样不能忽视。病虫害的侵袭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进而影响产量。而且,在防治病虫害时,一些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可能会造成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这也不符合节水农业的理念。以蔬菜种植中的黄瓜为例,传统的农药喷施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对环境影响较大。现在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黄瓜大棚里悬挂黄板诱捕蚜虫等害虫,每亩悬挂20 - 30块黄板,可以将蚜虫的种群密度降低30% - 40%。同时,合理轮作也是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手段。轮作作物可以选择葱蒜类作物,与黄瓜轮作后,黄瓜的病虫害发生率可以从50%左右降低到30%以下。这样既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用水成本(因为病虫害减少不需要频繁灌溉降温等),又提高了黄瓜的产量,亩产量可以从传统的8000 - 10000斤提高到10000 - 12000斤。

要想实现节水高产的农业作物栽培,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从土壤准备到灌溉技术,从品种选择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像是紧密咬合的齿轮,缺了哪一个都无法顺利运转。只有全面优化这些种植要点,我们才能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收获高产优质的作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更是对未来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