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奇闻传说小故事五则

大狼文化 2024-09-01 13:21:02

[微风][微风][微风]喜欢就请关注[给你小心心]吧[给力][吃瓜群众][666][666][666]

故事一:青州籍某侍郎(京官),娶过两房妻子,前妻生了一个儿子,继室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已经过世,剩下一个考中乡试,成了孝廉(举人)。

侍郎耳根软,听信继室谗言,把前妻生的大儿子赶回老家居住,并且不许他回京。长子生性忠厚,并不记恨父亲,几次回京探望,但都被拒之门外。同乡官们都劝侍郎,侍郎不听,只说:“我没有这个儿子。”他对长子如此绝情,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侍郎继室生的第二个儿子娶妻路氏,婚后没几年他就去世了,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路氏成了寡妇,后来过继了孝廉的儿子为养子,从一出生就抱来抚养,待孩子比亲骨肉还亲。

时间一晃就过了十几年,路氏的养子渐渐长大,侍郎却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临死前他照惯例向朝廷上遗折,折子上竟写了许多长子忤逆不孝等等言词,简直是把长子置之死地,因为当时朝廷最重孝道。

同乡官们得知此事后大大诧异,又知道他固执不听劝,于是背着他悄悄删去了折子上这些不实言词,改成长子在家务农,老实本分。

不久,侍郎病逝,本该送回老家安葬,他的孝廉儿子却不管,灵柩一直被搁置在一个荒寺里,最后还是他的长子得知消息后,奔波千里,扶柩回乡。

长子虽遭虐待,却从不埋怨父亲,可谓至亲至孝,百姓都很敬重他,而孝廉却遭人百般唾弃,却不思悔改,还打起了寡嫂路氏财产的主意。

有一天,孝廉忽然跑到官府控告,说嫂子路氏和养子关系不伦,要求官府严惩。其实只是因为他眼红嫂子家富裕,跑去借钱没借到,两家闹了矛盾,故此挟私报复。

张御史知道他的为人,心里很不齿,到堂审问时说道:“你儿子从小就被你嫂子抱去抚养,比亲生孩子还亲,你为何会说出如此荒唐言语?”孝廉说:“我亲眼看见过她和养子儿媳同炕而睡。”张御史说:“亲人同炕而睡的多了,我看是你心里有病,才把别人想歪了,你去找人作保,就说你一时糊涂,才会如此疯言疯语,我还能放你回去,不然,我就以败坏寡嫂名誉之罪革去你的举人功名,你好自为之吧。”孝廉听了十分害怕,急忙跑去哀求一位同乡官替他作保,具结完案,这才得以回家。

不久,孝廉也死了,停棺在京师一座庙中。庚子年洋兵入城,放火焚毁了他的灵柩,连骨灰也没剩下。(《谏书稀庵笔记》)

故事二:刘滋,濮阳人,年轻时就考中了秀才,不过家中不富裕,虽有二十亩薄田,但是经常旱涝无收,难以糊口,于是便卖了田地改行做生意,经过十余年经营,渐渐积累了万贯家财。

他为人慷慨,信守承诺,取舍方面十分有头脑,反应敏捷。他家的万贯家财都被他铸成大锭金银,一锭足足四十斤,全部藏在楼板下面。

有一次,当地一个姓韩的大盗,纠集五十多个毛贼,越城而来,趁夜捉住了刘滋。刘滋镇静地说:“你们是为了我的钱财来的吧?”贼人说:“那当然,快说,你钱都放哪了?”刘滋毫不隐瞒,直接指着楼板说:“都在下面,你们想拿多少拿多少,只要不伤害我和我的家人。”贼人大喜,撬开楼板哄抢,但是就算使尽全力,一个人也不过只能抱起二锭,还走不快,毕竟太重了。

贼人们抱着银锭走远后,刘滋马上对家人说:“我们赶紧转移,刚才他们急于求财,又见我完全配合,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等会儿他们一定还会回来对我们下手的。”

果然,等这群毛贼费劲巴力搬着银锭向姓韩的复命后,韩盗思索很久,说道:“留下此人,后患无穷。”随后命众贼回去动手,却发现那里早已人去屋空。韩盗仰天长叹一声说:“唉,晚了一步!”随后,他独自带上几个银锭连夜远逃他乡。

第二天一早,亲戚邻居得知此事,都来安慰刘滋。刘滋笑着说:“没事,我的钱还能找回来。”随后马上告官捕盗,很快捉住了众贼人,寻回了被盗钱财。毕竟这些银锭太重,贼人们一时没办法转移太远,只有韩盗拿走的那几个没有找回来。(《涌幢小品》)

故事三:京城李铁拐斜街有家饭庄叫万源堂,房屋宽敞,后房有五间养了数十头刺猬,最大的和盆子一样大。因为京师人认为刺猬是财神,可以招财进宝,生意兴隆,因此饭庄专门空出几间屋子养刺猬。

时间一晃就是十几年,刺猬越养越多,万源堂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还专供皇差,获利颇丰。店里刺猬颇有灵性,如果有人偷店内锅碗灶具或者其它财物,刺猬会追着他,让主人知道,因此多年来没有人敢偷店里东西。

又过了几十年,老店主去世,没人管了,儿孙们拿着家里的钱赌钱包娟,打架吵闹、争遗产,家中整日吵吵嚷嚷,一夜之间,刺猬们忽然搬了家,不知所踪。后来,这家的家业逐渐败尽,生意也关门歇业,只剩下门牌还立着,残破不堪,也找不到买家,许多流娼优伶三教九流之辈拿这里当了大本营。再有熟人熟客或者了解这家店辉煌历史的人从这里路过,都是一声叹息,不敢置信。

这就是所谓的人正,运就盛,连老天都护佑,顺风顺水,财源广进;而人不正,家不和,老天都厌弃。

还有,京城珠宝市街有一家天合金店,一群几乎蜜蜂那么大的蚂蚁居住在楼下一个洞窟窿里。店主人姓丁,是一位和善长者,经常拿米喂蚂蚁,还不让店里伙计踩到它们,这家店的生意一直很兴盛。这位老爷子时常和儿子在店里用饭喝酒,厨房时常摆满一桌美味佳肴,但是蚂蚁从来不上桌。这或许就是因为物多聚于气盛之处,人有仁心,不践踏欺凌比自己弱小的生物,就会获得莫大的福气。(《谏书稀庵笔记》)

故事四:一行脚僧饿得受不了,又化不到斋饭,便想了一个主意,站在大路上喊道:“二十个馒头两口吞。”有好事的人站旁边看热闹,嚷嚷着不相信,说哪有人能一口吃十个馒头的?僧人笑着说:“出家人不打狂语。”好事者就买了二十个大饼子递给他,想看看他怎么吃?只见僧人张开二只袖口,各装了十个饼,扬长而去,留下好事者目瞪口呆,哭笑不得,还拿他没办法,因为人家确实是两口吃下去的,只不过是两个袖口罢了。(《菊泉集》)

故事五:京城东郊有一民家生了一个女儿,长到会说话时,忽然开口说道:“我是工部郎中郑濂的夫人,怎么会在这里?我要回我家!”家里人听后十分惊奇,一打听,发现京城果然有一个郑濂郎中,而且郑家距离他家也就二三里远,不过家里人都瞒着女儿,没有告诉她。

等到女儿会自己走路时,竟偷偷溜出家门,独自去寻找郑家,幸亏家里人发现的早,她还没走出巷子就被抱回家了。后来,家人怕她走丢,就天天看着,不让她出门。但是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天天闹着回郑家,家里人没办法,不得已告诉了郑郎中,此时女儿已经八岁了。

这一天,郑家将她接了回来。郑家是官宦人家,深宅大院,几进几出,但她似乎非常熟悉,不需要人带领,直接一路走到郑夫人卧房,端坐在主位上对仆妇说:“我儿子和儿媳去哪里了?还不赶紧叫来见我!”众人都觉得稀奇,正在一旁窃窃私语看热闹,郑濂郎中来了,她马上起身迎接,说道:“你我夫妇相别日久,难道你认不出我了吗?”随后,又指着房中各处箱笼柜子,一一说出了里面存放的首饰衣物鞋袜等等,郑郎中又惊又讶,根本不敢置信,当天就派人把她送回她家了。

这件奇闻很快就传遍了全城,连皇上都听说了,召来郑濂询问。郑濂不敢隐瞒,说了事情原委。皇上竟让他再续前缘,郑濂推辞不敢,说他们年纪相差太多,并且自己儿子都有孩子了,自己年纪也大了,不想再婚了。皇上却说:“这也许就是天命,等那孩子长大到了婚配年龄,你们再成婚如何?”

后来,那孩子长大成人后,和郑濂奉旨成婚,伉俪如初。(《觚剩·燕觚》)

8 阅读:324

评论列表

游方郎中

游方郎中

10
2024-09-02 22:40

人的品性,到底是生成还是养成,这个似乎很难评判,但慈母多败儿式的纵容育子之法,却铁定是搬石砸脚的愚蠢做法。。。权利与责任务必勾兑互融。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予子女各种享受,让他浸泡在权利之中,丝毫没有责任与自律,明智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此人必将长成废品。。。(🌺长子生性忠厚,并不记恨父亲,几次回京探望,但都被拒之门外。🌺最后还是他的长子得知消息后,奔波千里,扶柩回乡。🌺长子虽遭虐待,却从不埋怨父亲,可谓至亲至孝,百姓都很敬重他,)

大狼文化

大狼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