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故事中,曹操以一匹年迈但仍然怀有远大志向的老马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雄心壮志的豪情。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曹操的坚毅性格和不屈精神,也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生命价值与人生理想的深刻理解。
问题来了,“骥”字为什么是马字旁呢?
原来,“骥”字的本义为好马、千里马,所以它才有个马字旁。而“枥”字则是个形声字,从木,厉声,它的本义为养马的地方,也就是马槽。因此,“老骥伏枥”的字面意思便是:年岁虽高的千里马卧躺在马槽边,但它仍怀有驰骋千里的豪情。
“老骥伏枥”出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它是曹操创作于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的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在这首诗中,曹操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比如他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意思是说神龟虽然长寿,但寿命终究有限;腾蛇虽然能乘雾飞行,但终究会死亡化为土灰。又如他写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不仅仅取决于天命,只要保持身心健康,也可以延年益寿。
这些诗句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读来令人振奋。特别是“老骥伏枥”这一句,更是成为激励人们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座右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老骥伏枥”这句话。我们熟悉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诗,其实是后人将《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相关诗句进行了重新组合和提炼。这种“二次创作”既保留了原诗的韵味和意境,又赋予了新的寓意和内涵,体现了古人对于诗歌艺术的高度驾驭能力和审美追求。
关于“老骥伏枥”的故事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版本。据说在一次宴会上,曹操对宾客们讲述了一则有关老马识途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匹老马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带领一支军队走出了困境的故事。曹操讲完故事后感慨地说:“想当年,我也像那匹老马一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如今我已年过半百,但心中那份豪情壮志却从未改变!”这番话令在场的宾客无不为之动容。后来,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了“老骥伏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志之士虽然年迈,但仍怀有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不仅是一句充满哲理和诗意的名言,更是一种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大小、境遇如何,我们都应该怀揣梦想,勇往直前,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己。
龟虽寿
东汉末年·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