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命案背后的远洋渔业困局:威海海警披露外籍渔船恶性杀人案侦办进展

大风起兮风滚草 2025-03-25 19:07:08

2023年9月15日,一则"鲁威远渔018号船长王某在东南太平洋公海被外籍船员杀害抛海"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

根据全球船舶追踪系统MarineTraffic数据,涉事渔船最后一次AIS信号消失于东经132°47'、南纬15°23'海域,该位置距最近陆地港口超1200海里。据威海海警局办案人员证实,9月6日接到船东卫星电话报警,称船长在检查渔获时与船员发生冲突遇害。

"渔船冷冻舱温度监测系统显示,命案发生时舱内温度异常升高至-12℃(正常作业温度为-25℃),这可能与凶手处理现场有关。"参与案情分析的海事专家指出,船上配备的挪威康士伯CTM管理系统留存的关键数据,将成为还原案发过程的核心证据。

跨国船员管理的制度黑洞

涉事渔船22名船员中,15人为东南亚籍劳务派遣人员。《外派船员服务协议》显示,中介公司采用"基本工资+提成"的薪酬模式,但捕鱼量未达标将扣除60%薪资。这种激励机制被指是矛盾的导火索:

涉事船员时薪折算仅2.3美元,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渔业工人最低标准

船上未配备专职翻译,中英双语《安全管理手册》形同虚设

近三年该船队累计发生4起劳资纠纷,均以扣留船员证件方式平息

更令人震惊的是,某前船员透露:"在公海作业时,船长拥有绝对权力,曾有违规船员被锁进零下30℃的鱼舱'冷静'。"

公海执法的灰色地带

本案侦办面临三重法律困境:

管辖权争议: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船旗国(中国)对公海船舶具有刑事管辖权,但嫌犯为外籍公民

取证难题:船上监控存储设备在海事卫星回传数据时,关键时段录像出现47分钟缺失

遗体寻回:国家海洋局洋流模拟显示,遗体可能随南太平洋环流向西漂移,打捞范围超过20万平方公里远洋渔业的安全警报

本案撕开了行业生态的隐秘角落:

心理危机:中国远洋渔业协会2022年调研显示,87%的船员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

医疗缺失:全行业仅12%渔船配备执业医师,急救药品过期率达34%

监管盲区:约30%远洋渔船选择在巴拿马、利比里亚等方便旗国注册,规避国内劳动监察

值得关注的是,农业农村部正在推进"智慧渔舱"改造计划,拟在2025年前为所有远洋渔船配备生物识别系统和电子脚镣,但业内人士担忧:"技术手段治标不治本,若不改变'海上孤岛'式的管理模式,暴力事件仍会重演。"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