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元年,创业公司拼了

谷枫松 2025-01-07 12:06:43

2024年上半年,AI领域融资集中在模型领域,明星创业公司接连走红。2024年下半年,在感受到大模型创业的“乏味”的商业化机会后,资本的重点开始向应用倾斜,尤其是硬件方面的智能硬件,以及愿景更宏大的具身智能。

由此,创业公司之间形成了圈层化。它们的生态位区别越来越明显。这也取决于企业对创业路径的思考。

最近的例子就在2024年底,星动纪元旗下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ERA-42,即“纪元原生机器人大模型”在12月末亮相。按照星动纪元的介绍,这是业界首次仅通过同一个具身大模型,就实现了五指灵巧活动、可操作多种任务。ERA-42也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真正的五指灵巧手具身大模型。

比肩特斯拉的道路

过去,谈到端到端算法,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特斯拉主推的无人驾驶方案。这是公认的研发难度高、研发周期长的路线,它需要海量的实际数据不断锤炼神经网络模型,持续优化算法逻辑,才能推出有极高性能与稳定性的可用系统。

而实际上,不管是从应用的逻辑出发,还是马斯克持续“画饼”人工智能的表现出发,我们都可以认为,走FSD道路的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种在特定场景应用的智能机器人。特斯拉高度看好并全力布局的人形机器人方向,使用的也是与汽车相同的全自动驾驶系统,两者最核心的“类人思维”都来自同一种底层技术逻辑。

某种意义上来说,主攻通用人工智能前沿应用的星动纪元,在端到端算法路线之中与特斯拉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星动纪元基于当前产业背景和自身投入能力,绕过了重资产的机器人外壳,优先将目标放在通用具身智能体身上,而特拉斯更追求人形机器人产业化。

星动纪元由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华控技术转移公司出资设立,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上海期智研究院所孵化初创团队,其背后的科研实力不容小觑。星动纪元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大概在2022年诞生,由创始人陈建宇在某课题研究中尝试开发。

据公开资料,陈建宇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自清华大学毕业后,曾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MPC算法理论奠基人Masayoshi Tomizuka教授。

短短2年时间,星动纪元已将人形机器人产品已迭代至第六代,今年8月发布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 1。

这一次,星动纪元又成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首个真正的五指灵巧手具身大模型ERA-42,再次刷新了外界对具身智能工作方式的思考。

五指灵巧手的意义

从发布会的展示来看,ERA-42通过结合自研的五指灵巧手“星动 XHAND1”,已学会了使用多种工具完成100多种复杂灵巧的操作任务,包括用螺钉钻钻紧螺钉、用锤子敲打钉子、将倒放的水杯扶正并往水杯中倒水等等。

星动纪元联合创始人席悦表示,星动纪元大模型通过大规模视频数据进行学习,其核心策略并非简单模仿视频中人物的行为,而是深入探究行动后的结果。

总结而言,这次的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ERA-42展示出来的不是类人的动作行为,而是类人的思维——用思维驱动行动,这是关键的不同之处。

上述这些操作,不需要任何人为设计特征、预编程等步骤,通过一个简洁的神经网络链路,模型可以在不到2小时内通过收集少量数据快速学习,并执行新的任务。

融合了世界模型后,不同于其他机器人大模型的直接学习行动,或者仅将世界模型用于生成仿真数据的方式,配备了ERA-42模型的具身智能体还具备对物理世界的理解能力,能够对未来行动轨迹进行预测并迅速响应外部干扰,从而进一步强化其泛化、自适应能力。

另外,规模化能力也是一个“真正”的具身大模型开启通用具身智能体的密钥。初创团队每一份资源都要实现最大化利用,但构建通用操作模型时,庞大的数据消耗量,以及对高质量数据的高需求,一直是阻碍创业团队前进的大山。

星动纪元此次推出的ERA-42方案不受数据质量的限制,能有效降低数据收集的成本。再结合其为AI打造的全新硬件平台,星动纪元的具身智能体正在从软、硬件协同进化,进而加速商业化落地。

对此,席悦也曾表示,“依托ERA-42,星动纪元通用人形机器人执行任务的通用性和泛化性将大幅提升,结合此前发布的在复杂多样的地形上稳定行走和奔跑的运动性能,配合上下肢协同作业能力,潜在应用场景也将更加多元化,真正实现原生的通用具身智能体的产业化落地。”。

其认为,星动纪元探索的这条原生机器人模型训练道路,正在开启了具身大模型的通用灵巧操作时代,甚至为全球范围的通用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提供了新思路。

现在是五指灵巧手,未来可能实现的就是足部通用具身智能操作,更远一点甚至迭代出全身通用智能体。

具身智能进入高光期

星动纪元的实力也间接体现在吸金能力上,凭借不俗的研发实力与一系列成果,成立的这一年,它已相继斩获三轮融资,累计融得资金约4亿元,成功引入图灵创投、联想创投、元璟资本、阿里巴巴等资方。

这一年,也是整个具身智能开启高光时刻的元年。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前10个月,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发生了56起融资事件,涉及金额超50亿元;同期全球同行业也就发生了69起融资事件,已公布金额超110亿元。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火爆,加速了具身智能的发展:一方面是提供了发展工具,另一方面是让外界再次看到了AI+机器人是有可能突破机器人和物理世界的阻碍的。

从行业看,同样创立仅一年多,优先关注“双手”落地的银河通用,今年6月拿下“年度最大天使轮”,11月再度完成了5亿元战略轮融资,融资总规模已超12亿元。

银河通用由斯坦福博士、北大博士生导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大模型负责人王鹤创立,2024年6月发布了首代泛化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银河通用G1,并预计最快在2026年量产,2025年会有小批量的订单交付。

由曾经的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目前已发布了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远征A2、远征A2-W、远征A2-Max、灵犀X1及灵犀X1-W),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日前,智元机器人正式宣布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预计年底前将下线超900台机器人,其中发货近700台。

智元还布局了业内最大的具身数采工厂,上百台机器人同时作业,日产数万条机器人真机数据和仿真环境数据;工厂内还搭建了卧室、客厅、卫生间等多个人类生活空间的模拟场景,为产品未来进入家庭场景做准备。

普渡机器人,2016年成立并斩获了美团、腾讯、红杉等知名投资机构投资,目前已成功商业化能力最强的全能选手。据沙利文数据,2023年普渡机器人以23%的份额位居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全球之首,并以接近半数的份额领跑中国厂商出海,也是唯一在通用具身机器人商业化方面跑通前期市场验证的厂商。

其产品形态矩阵仍在持续完善。日前,普渡刚刚发布了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PUDU D9。结合其此前发布的初代类人形机器人PUDU D7,以及11自由度五指灵巧手PUDU DH11,普渡成为了业内首个实现三种形态全面布局的企业,且这种多品类产品矩阵优势,也让其未来有更大可能实现全栈式具身智能。

其他如四足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宇树科技,多次出现在全球人工智能巨头英伟达的机器人研究项目中。近期,其与英伟达合作开发的视觉语言模型"NaVILA"已在宇树科技的Go2、G1机器人上进行实测。

同时,其产品Unitree H1上半年已开始在蔚来汽车工厂进行试点,反馈良好;量产条件上,宇树科技目前已建立了完整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

总结而言,国内通用具身智能企业都有其技术侧重点,并谋求创造清晰的商业路径,加速拉开与其他玩家的差距。同时,“学院派”也真正成为了这个行业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

除上述企业外,星海图的三位联合创始人高继扬(兼CEO)、许华哲、赵行均是清华学子,后两者都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许华哲同时还是清华大学具身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

松延动力的创始人姜哲源曾师从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目前已完成天使轮、Pre-A轮融资

已累计完成近2亿元融资的千寻智能,其联合创始人高阳也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并任清华大学视觉与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以及博士生导师。

构这和过去电力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中的创业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也许可以说,在具身智能创业时代,中国掌握了正向研发能力和全技术体系的技术派们,已经学会如何实现“有序创业”,让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由此,坐拥红利的中国具身智能赛道,有望在这一轮创新周期中涌现更多优胜者。

来源:松果财经

0 阅读:2
谷枫松

谷枫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