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真的在小说中“贬低汉人,美化异族侵略者”吗?

尚书乔 2020-12-29 08:58:30

自从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武侠小说问世以来,就不断有人攻击金庸先生“贬低汉人,抬高异族”,美化忽必烈、康熙等异族入侵中原的统治者,因而把金庸诬为“满遗分子”,据此,大肆攻击金庸先生“对历史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对历史人物是多么的不尊重,对历史抱一种什么心态。”

金庸先生

首先,必须立场鲜明地指出,攻击金庸先生在小说中“贬低汉人,美化异族侵略者”,毫无根据,很荒谬,完全是无稽之谈!如果抱着这种“乱扣帽子”的极端态度对待小说家,那和满清时期残酷的“文字狱”又有什么区别呢?相反,从邓小平开始,中共领导人历来对金庸先生评价很高,这种评价既来自于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和新闻领域的杰出成就,也来自于金庸先生积极入世的态度,为两岸沟通积极奔走,为香港法治、政治建设不遗余力。对于一个在文化和新闻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并为两岸和平和香港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请问,有什么理由可以不负责任地往他身上泼脏水?良心不会感到不安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再回到文化问题上来,有人认为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描写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与史实不符,因而指责金庸先生“对历史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对历史人物是多么的不尊重,对历史抱一种什么心态。”这样的指责既没有水平,也不负责任。金庸先生写的是武侠小说,而不是像司马迁著《史记》,写正史讲求原汁原味再现历史,在古代即便是皇帝都无权篡改历史,这才是尊重历史的态度;但在武侠小说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可以拿来为作者所用,如果指责武侠小说中的历史不真实,那就十分幼稚可笑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透出严谨、负责任的创作态度。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借用历史作为故事的大背景,让虚幻的小说和真实的历史交相辉映、虚实相应,读来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的厚重感、大气感,让人感觉凝重而庄严。历史在他虚幻的故事中并未被拿来调侃、丑化,而是在大体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创作。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很多细节上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历史的精神,比如写以南宋历史为背景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在作品的许多细节方面如实反映南宋期间的历史风貌,包括人文、地理、伦理观念、风俗习惯等等,不像有的小说家的作品,明明是以北宋为背景,小说中的人物却屡屡冒出清代甚至现代人才有的言行与观念,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金庸题字

最后再以崇祯皇帝为重点,说说金庸先生是不是刻意贬低汉族皇帝。

崇祯皇帝是不是无道昏君,还用得着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抨击”吗?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不是明摆着的吗?况且,崇祯帝在金庸先生《碧血剑》中只是稍微提及,并未对崇祯帝有任何夸大的贬低之处,何来抨击崇祯是“无道昏君”一说?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虽有一些优点,比如胸有大志,比如宵衣旰食,比如厉行节俭。但这样细枝末节的优点掩盖不了他是“无道昏君”的史实。

崇祯帝胸有大志却没有雄才大略,反倒是志大才疏之人;也缺乏帝王应有的宽广胸襟,疑忌之心极重,对股肱之臣横加猜忌,导致他眼高手低、急于求成,滥杀袁崇焕等重臣而自毁长城,不但救不了早已内忧外患,经济、军事、内政、国防全线崩塌又病入膏肓的大明帝国,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大明的内忧外患,进而加速了大明帝国的彻底败亡。

如果是普通人,宵衣旰食和厉行节俭这样的优点,必然有利于兴业旺家。但崇祯作为皇帝,大节有亏,仅靠宵衣旰食和厉行节俭这样的细枝末节的优点,何以治国理政?何以拯救濒临败亡的大明帝国?

金庸先生

至于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中提及的几个入侵中原后的异族统治者,比如耶律洪基(书中好像没看到耶律大石吧?)、忽必烈和康熙,也只是在小说中作为一个人物,出于故事情节和矛盾推进的需要,以小说家言略加描述,如此而已。小说中既没有从政治、经济等领域具体论述他们的功绩,也没有刻意进行拔高或虚夸,说到底,这几个入侵中原后的异族统治者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仅仅只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而已,根本没必要把他们放到历史上去对号入座。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