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最古老的修仙指南,后世因为看不懂它的真实含义,只把它当成了普通的医书。很多人认为道家只是一种思想,而道教才是真的修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华夏文明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崇尚修仙的?最真实的上古修仙,又究竟修的是什么?
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修行,关注道家文化,那么很多人就会有一个质疑,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一部分人认为,道家只是一种学术思想,而修行是道教才有的。其实这是对于道家文化,乃至对于华夏文明根本上的错误理解。因为早在道教还没有出现之前,甚至可以说道家这个概念都没有出现之前,我们的华夏先祖就已经开始修行了,更准确的说,是开始修习仙道了。那他们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仙道呢?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
我们一定要明白,华夏文明的先祖,可不是一群穿着皮草的野蛮人,因为早在比黄帝还要更古老的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开始求真,并且将求真的过程称之为修真。然而那些已经掌握宇宙自然真理,获得生命自由的人,则被称之为真人。
实际上,华夏文明的修真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超远古时期,并且是有历史依据的。其答案就藏在人类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之中。通常把道家又被称为黄老之术,也就是说道家思想的源头不仅仅只是老子的思想,还有包括黄帝的所有学术在内,那么《黄帝内经》只是单纯的医学典籍吗?其实不然,因为其中还隐藏着最古老的道家仙道修真密码。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黄帝时代,看看最原始的道家修行之路。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其中「素问」通篇几乎都是黄帝和他的授业恩师岐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的,开篇就叫《上古天真论》,其中「天真」一词意味深长,体现出了我们前面所讲的,上古先民天然求真的朴素思想。
那么素问一上来,黄帝就问天师岐伯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什么意思呢?黄帝问说,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都很长寿,经历一百多个春秋之后,仍然是行动自如。也就是说一百多岁依然身手矫健。这里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黄帝的问题中透漏出两个重点,第一,就是黄帝口中的上古之人,可不是我们口中的上古,因为黄帝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上古了,所以黄帝说的上古,其实是太古,是超远古,那可就远超5000年了。第二,皆度百岁,注意这个「皆」字,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人,全都能活一百多岁,而且生命的质量非常高,不像我们现在七八十岁就走不动路了。
随后,黄帝的老师岐伯回答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早在黄帝之前的上古之人,就已经知「道」了。那他们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当然就是通过修行、修真了!所以,岐伯随后又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什么意思呢?
想必听过《素说道德经》的同学都不难理解,所谓阴阳术数,其实就是天地日月以及节气时令的变化,他的本质核心就是效法、遵从,并且懂得运用后世老子口中的道法自然,我们要明白,「法」的本质就是遵从道法自然,而「术」的本质则是利用道法自然,这其实就是太古华夏先民的修行方法。
随后,岐伯又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话放到现在来看其实也都是很通俗了,我们直接说最重要的这一段「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首先岐伯说「形与神俱」,这里所谓的「形」也就是指的我们这个人的身体,形体。而「神」则是指道家修行最核心的「精气神」。
你看,这不是就是道家的修行了吗?岐伯说太古时期,人们遵从道法自然,并且利用道法自然,所以人们能够形神兼备,并且能够把寿命活到头,到一百多岁才死去。这段话如果不解其意乍看之下也没什么,但是「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仍然是蕴含了巨大的天机。
我们还记得黄帝问的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为什么上古之人都能活一百多岁,并且仍然能行动自如。而岐伯的回答「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和岐伯透漏出了上古之人都能把寿命活满,活到头、活到死。这可不是说病病殃殃的低质量生存,而是完全健康的活到这个皮囊的极限,是真正的寿终正寝。
再说透彻一点,就是太古的华夏先民,他们不仅都能活满身体的极限,而且还是高质量的没有任何病痛。关于人体的使用极限,素朴曾在「入定的最高境界」一期讲过,其实就是人体器官的使用寿命,就像汽车或者电子产品零部件一样,都有一个使用过程中的衰减老化坏损。
其实黄帝和岐伯使用「皆」「尽」这个字眼,就已经体现出了一个真相。早在太古时代,华夏文明可谓是人人都在修行修道,修真是每个华夏先民的追求。包括后面黄帝将修道者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层次,那就是「真、至、圣、贤」。而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其中最高的层次,「真人」境界究竟是如何去修行的!
黄帝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那么通常来说,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段话呢?黄帝说自己听闻,在上古时代有修道者被称之为真人,他们能够掌握天地的变化,把握阴阳的规律,他们可以调节呼吸获取精气,他们能够超然物外收摄心神,他们的身体筋骨肌肉非常协调统一,因此,他们与天地同寿没有终结之时,这才是道体赋予生命的真谛。
我们粗看之下,这似乎就只是对真人境界做出的一个介绍罢了,但是实际上这其中更是蕴含了修真的指南。《黄帝内经》是华夏医学宝典不假,但更是修道的理论纲要。而《黄帝外经》则是实修的方法。那么任何修行其实都一样,方法永远是根据理论纲要应运而生的,所以即便《外经》暂时遗失,只要理论还在,就不难窥见其真意。
那么我们回到《内经》本身,首先来看这句「提挈天地」,其中的「提挈」究竟作何解释呢?如果你去查阅《说文解字》,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提者,挈也;挈者,提也」,那么这样看来,这俩字说来说去不就是一个意思吗?为什么还要分成两个字呢?如果我们从篆体去看这两个人就不难发现,「提」字的手在左边,而「挈」字的手在下面。所以说「提挈」虽然都是指的持物,但持物的状态却截然不同,提为拉拽,在这里实际上是意指将地提拉起来,而「挈」为托举,意指将天撑托在手中。
那这真人岂不是太厉害了?能拉着地,举着天,真乃顶天立地之人也!但是实际上,黄帝所透露出的,其实是一种修道的状态。向上托天,向下提地,素朴在之前分享过「素门玄一伸筋法」,大家如果有练过,便可以通过其中第一式与第二式去感受什么叫「提挈天地」。所谓的「提挈天地」,实则就是意指人在天地之间的舒展状态。
接下来我们再看「把握阴阳,呼吸精气」,把握阴阳其实很好理解,道体所生的世间万物都有阴阳这一体两面,人当然也不例外。很多时候人身不能长久,被病痛缠身的根源都是因为阴阳失衡。所以想要阴阳顺畅的相互化生、转换,最终达至完全平衡,就必须彻底放弃一切人为的干预。这也是我们在《素说道德经》天篇所讲过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道理。
我们知道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永动机,因为力的作用始终存在损耗,直到损耗殆尽,人的生命也就会终止。所以修真的意义,真人的境界,就在于让阴阳互换的损耗归零,把人体修成一个真正的永动机。这有可能吗?其中关键就在于后面这句「呼吸精气」,如果人能在一呼一吸之间,去移精变气,那么人体自然就能够主动的去平衡阴阳,也就不再需要劳心费神,这样一来,身体不损耗了,精神同样也不损耗了,那身体和心神是不是就都安宁了呢?这实际上就是后世道家修行人所主张的「胎息辟谷」境界,人不再摄入饮食去破坏身体阴阳五行,通过摄取自然中的先天之气去主动平衡身体阴阳,就如同人体与自然合二为一,完全顺应日月时令节气,与道合一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这句「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所谓「独立守神」,其背后的深意是指人要独立于这天地之间,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不再依靠任何外物的摄取去生存,让人体形成一个独立平衡的循环体系。这也是达至「胎息辟谷」状态的真正意义所在。身无挂碍则心无所动,我们的「素门吐纳法」,便是根据《黄帝内经》这一修道、修真的性命双修的核心宗旨应运而生的。
那么「肌肉若一」呢?这其实就是我们在「素门玄一伸筋法」中所讲过的, 皮肉互为阳中之阴阳,而筋骨互为阴中之阴阳,当筋骨皮肉之间的阴阳和合时,人全身的经脉气血自会通行的顺畅无阻。这便是我们依据《黄帝内经》为宗旨而生的「素门玄一伸筋法」。那么当达到胎息辟谷不靠摄取外物,经脉气血畅通与时令节气相合,此时人的身体便能真正达到与道合一,与道法自然之万物合而为一的状态。
那么当人达到这个状态后会发生什么呢?这便是黄帝最后所说的「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修道至此,便是真人,他的寿命和天地一样永不衰败,没有终结之日。这里最关键的,也就是最后一句「此其道生」。我们前面解释过这句话是说,这才是道体赋予生命的真谛。其实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告诉世人,「道生」其实也就是道生万物,这是一个往复轮回、生生不息、永无休止的过程。所以道生万物,实则就是道法自然的永动机。而人归于道法自然,与道合一,修成真人,也就可以和道体一样永生不灭。那这个皮囊呢?皮囊的使用寿命难道也能不管不顾了吗?
即为真人,心神应自然,脏腑从四时,皮囊若日月,筋骨承天地。这四句便是素门天仙的至高境界,更是原始道家修行的真谛所在。
道教全真派创教祖师王喆是宋朝人,带路有功,被金兵封为重阳真人。王喆的弟子丘处机虽然也被金兵封为长春真人,但他看金兵气数已尽,不远万里投奔蒙元,被成吉思汗亲口封为神仙。丘处机的弟子尹志平带路有功,被蒙元封为清和真人,在丘处机之后掌管天下道教。丘处机的另一个弟子张志敬带路有功,被蒙元封为诚明真人,在尹志平之后掌管天下道教,小说里误作赵志敬。[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