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坟场养成记:英国派16万人入侵喀布尔,结果被杀的只剩一人

心随风飘荡 2025-02-20 11:54:33

前言:1838年10月1日,英属印度的头儿奥克兰勋爵,为了抢占地处“亚洲中心地带”的阿富汗,不让沙皇俄国通过那儿跑到印度洋,他签署了《西姆拉宣言》。在这个差不多管了阿富汗人一百年命运的宣言里,英国人居然大言不惭地说:他们去阿富汗不是去占领,而是要保护阿富汗的独立和地盘。等事情办完了,英军就会撤走。到了1839年初,柯顿将军带着两万多人马,还有一大堆家属和后勤人员,从印度出发去阿富汗,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入侵。可他们不知道,一场会留名青史的大战,已经在阿富汗悄悄地等着他们了。1. 刚到喀布尔那会儿为了让侵略行为显得名正言顺,英国人特意把流亡到印度的阿富汗前王朝皇帝舒贾沙·杜兰尼带上,打算扶植他为傀儡,建立自己的政权。在这支两万多人的大部队里,英国士兵只有三千多人,剩下的全是被征来的印度士兵,还有前朝傀儡皇帝舒贾沙靠英国人资助拉起的雇佣兵。

▲英国派出的海外军队另外,还有大约3.8万的家属、随行的商贩和服务人员等跟着军队一起出发。自信的英国人出征阿富汗前,劝士兵带上家人,这样既能鼓舞士气,也为以后长期留在阿富汗打下基础。此外,许多商人背着扛着东西,跟着军队走,给军队提供吃的、用的,还有修理装备的服务,只要不是打仗用的东西,基本都能在这些小商贩那里买到。

▲英国军队剩下的跟着军队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任务是给军队搭帐篷、管小贩这些杂事。这样一来,英军队伍就像个行走的城市。可大家都没想到,后面打仗时,这些跟着的人拖慢了部队的脚步,最后整个队伍都被阿富汗的游击武装像饿狼一样追着打,直到被打败。1839年4月,英国的一大支远征军从霍贾克山口进入阿富汗,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坎大哈。那时候,阿富汗巴拉克扎伊王朝的军队人少,只有1.5万,装备也差远了,根本挡不住英军,只能搞点小规模的骚扰。

▲英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接连占领了许多地方。英国远征军的参谋麦克诺顿,一占领坎大哈,就急着给舒贾沙举办了加冕典礼,说英国支持舒贾沙当阿富汗的新国王。阿富汗的头头多斯特·穆罕默德一听这消息,立马就火了。他找沙皇俄国帮忙,可被一次次拒绝。没办法,多斯特·穆罕默德赶紧向英军求和,想留在阿富汗,给新国王舒贾沙当宰相。

傀儡君王举行登基大典英国人很干脆地拒绝了提议,说他们只想让多斯特·穆罕默德交出所有权力,然后去印度安享晚年。但多斯特·穆罕默德不肯答应。谈判谈不拢,在坎大哈休整了好几个月的英国远征军就开始攻打喀布尔,8月份轻轻松松就拿下了。多斯特·穆罕默德没办法,只能跑到布哈拉去,想着以后有机会再卷土重来。英国人就这样顺顺利利地进了阿富汗,不过这只是个开头,占领阿富汗容易,但要想真正征服它可就难了。占据一个地方并不等同于把它彻底征服。打赢仗后,英国人很快就沉浸在欢乐中。当他们进城喀布尔时,那个既是参谋又是公使的麦克诺顿,故意走在新皇帝舒贾沙前头,想在阿富汗人面前摆出一副老大的架子。可英军一来,啥都变了。阿富汗人有了个跟他们没感情的傀儡皇帝,还有个处处欺负他们的太上皇,再加上一大群占地方、耗资源的庞大军队,阿富汗民众开始对这群外来人越来越反感。

多斯特·穆罕默德向英国军队举手投降了。11月,多斯特·穆罕默德不甘心失败,他又一次发动了攻击。路上遇到的士兵,看到国王回来,都选择支持他。最后,在普尔汪达腊,多斯特·穆罕默德把印度骑兵打得大败。但他心里明白,自己根本打不过英军的主力部队。所以,打了胜仗的多斯特·穆罕默德,选择了体面地向英军投降。之后,他就被送到了印度,被软禁了起来。虽然这位国王的反抗没能成功,但他的决心和勇气,还是让整个阿富汗都感到震惊。

▲阿克巴大帝不久,阿富汗老百姓一次又一次地起来反抗,最终聚集成了一支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儿子阿克巴汗带领的反抗队伍。1840年,英国为了扭转局面,开始给阿富汗的各个部落发钱,想用钱来拉拢他们。但到了1841年9月,英国因为钱不够用了,就停了这些补贴,这可把阿富汗的部落们都惹毛了,局势变得更加紧张,英国根本没办法管住局面了。

▲英国军队在阿富汗驻扎。1841年11月2号,阿克巴汗一声令下,喀布尔就闹起了大革命。那时候,喀布尔里有4500多名英国兵,可他们大多是印度人,根本挡不住越来越多的起义队伍。到了11月10日,阿克巴汗带着好多阿富汗武装人员冲进了喀布尔。麦克诺顿左等右等等不来救兵,就想着用钱收买起义的人,好让他们内部乱起来,然后找机会出去求救,解了这个围。

▲迈克诺顿接着,麦克诺顿盯上了阿克巴汗,悄悄地给这位被誉为“阿富汗的荣耀之星”送了大笔钱财,还答应让他当上宰相,每年给他一笔固定的钱。可没想到,阿克巴汗表面上答应了麦克诺顿的交易,背地里却召集了好多部落头领,把麦克诺顿送的钱都分了。这样一来,麦克诺顿想要从内部瓦解起义军的打算就完全泡汤了。

▲英军正打算离开喀布尔阿克巴汗瞅准时机,在12月23日叫麦克诺顿来谈和。哪知麦克诺顿一到,就被立刻杀掉,还被剁了尸块在街上示众。没了领头的英军很快就怂了,交出大堆弹药火炮后,答应离开喀布尔。阿克巴汗还不放过,把已婚军官的老婆都扣下当人质,想换回被关在印度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就这样,4000多英国远征兵和1.2万随行军人,开始了他们的逃命大撤退。3·逃离地狱大行动1842年1月6日,英军像打了败仗的流浪狗一样,在寒冷的天气里开始大逃跑。他们打算让1.6万人从喀布尔撤到200多公里外的贾拉拉巴德。但路太难走了,天气又冷,还没足够的吃穿,所以第一天他们只走了不到8公里。更糟糕的是,后卫的士兵还老被阿富汗的部族武装偷袭,每次偷袭后都会有几个英国人被杀掉。

▲英军老是遭到袭击关键的是,那些发起袭击的部落压根就没跟英国人谈过,所以他们想追着英军猎杀就猎杀。英军走了两天两夜,子弹不够,吃的药的都缺,还冻死了冻伤了好多人,士气特别低落。指挥官决定让大家稍微休息一下,就赶紧过克胡尔德-喀布尔峡谷,可没想到,一到那儿就被子弹和石头给包围了。

▲遭到拦截的英国军队阿富汗的部落武装仗着地利疯狂朝峡谷里扫射,英军却硬着头皮往峡谷里冲,结果英军一批接一批地倒下。起初,护卫队还挺负责,保护着家属过峡谷,但随着伤亡越来越多,恐惧感也越来越重,战斗很快就乱套了,大家没命地往前逃。行李、武器、妇女、儿童,英军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保命。最后,3000多人丢了性命,英军才好不容易穿过了峡谷。

▲拿着枪的阿富汗士兵眼瞅着英军快要全军覆灭了,指挥官埃尔芬斯顿又跑回喀布尔,想让阿克巴汗按撤军协议办事,可没想到反被阿克巴汗给抓了起来当人质。等英军好不容易走到贾格达拉克峡谷,一路上因为被追杀、天气冷、没东西吃,已经死了大堆人,能打仗的士兵就剩不到200人了,等过了这峡谷,人数更是少得可怜,连50人都不到了。

▲英军士兵打的最后一仗好不容易穿越了峡谷,阿富汗部落的骑兵又发起了接连不断的攻击,直到把所有人都消灭干净。最后,在那1.6万士兵和随行人员里,只有军医威廉·布莱顿一个人成功跑到了贾拉拉巴德。阿富汗人取得了载入史册的大胜利,把英国人赶出了喀布尔首都。贾拉拉巴德、坎大哈等地的英军听到那1.6万人的惨状后吓得要命,有的忙着把阿富汗人赶走死守城池,有的干脆直接跑回了印度。

▲威廉·布莱顿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那个被人操控的皇帝舒贾沙,被阿克巴汗的兄弟查曼汗给杀了。之后,英军又一次打来,占领了喀布尔,并在城里烧了抢了三整天。但阿富汗人特别恨英国人,害得英军晚上连觉都不敢睡。最后,没办法,英国人在1842年10月12日全都撤回了印度。没多久,多斯特·穆罕默德也被放了回来,重新当上了国王。

▲多斯特·穆罕默德,也可以叫他穆罕默德·多斯特。就这样,阿富汗首次抗英战争以完全胜利告终。阿克巴汗通过一场英勇的自卫战,赢得了“阿富汗荣耀与希望之星”的称号,为阿富汗带来了36年的安宁。英国人只得到了三万多名战死的士兵和高达1.5亿英镑的战争花费。

0 阅读:0
心随风飘荡

心随风飘荡

心随风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