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崇明面向各领域、各行业,开展首轮“瀛洲英才计划”评选工作,最终有10位人才入选领军项目、16位人才入选拔尖项目、9位人才领衔的团队入选名家工作室项目。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上海崇明”公众号特别推出“瀛洲英才”栏目,分期为大家讲述这些拔尖人才深耕专业领域、助力行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故事,激励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创新创业的行列中来。
王占朝,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一科主任,临床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攻脊柱外科,师从中国脊柱外科泰斗贾连顺教授。
王占朝
2011年,王占朝从新华总院派驻崇明后,独立完成岛内首例颈椎前路、颈椎后路、胸腰椎前路、上颈椎骨折脱位、脊柱肿瘤等高难度手术,填补了本区多项技术空白;2013年在上海市较早地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崇明的日子里,王占朝年均手术量超过500台,为无数崇明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新生,成功入选2023年崇明区首轮“瀛洲英才计划”领军项目,荣获2022年度“崇明工匠”等荣誉称号。骨科干的是精细活
谈起骨科医生,大家总以为他们是拿着锤子、锯子、斧子,干“粗活儿”的。实际上,骨科手术有时会涉及血管、神经、脊髓等重要而脆弱的组织器官,需要非常细微的操作,是一个精细活,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骨科的发展越来越细,大体分为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等不同专科。王占朝主攻的是脊柱外科,脊柱外科手术也是骨科领域里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手术。脊柱是生命之柱,支撑着人们的躯体,它的内部椎管里即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可支配四肢和躯干,包括感觉、运动和反射,而它却嫩如豆腐。一旦脊柱受到外伤,出现骨折脱位,很容易压迫或损伤到脊髓,产生下肢麻木、疼痛甚至截瘫等症状,而脊髓受压后救治的黄金时间窗为6-8小时。一旦超过8小时,就意味着神经缺血时间过长,将对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会遗留终身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者会终身瘫痪。正如王占朝说的:脊柱外科手术重在早、贵在快、难在细。
曾经有一个建筑工人在施工时不小心从施工高楼跌落,导致腰椎断裂。送医后检查发现,他的腰椎爆裂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几乎填塞了整个椎管,只留下一条缝隙,马尾神经受压严重,已导致双下肢运动、感觉丧失。王占朝立马组织人员为他进行手术,切开脊柱椎管,在不足2厘米的手术空间里,如蚂蚁啃骨头一般一点点把压迫在马尾神经上的小碎骨块剥离下来。而最为惊险的是,有小的骨块刺破硬膜囊,突入了马尾神经束之间,要仔细把马尾神经束分开,去除骨块,再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将受伤的脊髓硬膜进行“吻合”缝补,既要保证缝得严密,防止脑脊髓液漏,还不能重叠太多,人为造成狭窄,影响脑脊髓液通过……这场手术历时约3小时,最后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双下肢立马有了知觉,半年后重新回归工地工作。记者了解到,以前遇到颈椎手术等一些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医院都会请外援来帮忙。例如,脊柱手术中难度较高的颈椎手术,它分为颈椎前路和颈椎后路,其中颈椎前路由于毗邻组织结构更为复杂、紧密,涉及脊髓、颈动脉大血管、气管、食管,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而王占朝的到来,实现了崇明患者不用出岛就能得到救治。目前,王占朝年均手术量超过500台,挽救了崇明众多四肢、脊柱、关节受伤的患者,让他们在黄金时间窗内及时手术,保住了他们的肢体功能,甚至是宝贵生命。
身负20斤铅衣“作战”
当然,脊柱外科手术也不全是“开大刀”。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这个病对中老年人来说不陌生,它是腰椎累积性损伤引起的腰椎退变,进而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和盘内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后产生腰部疼痛,还会导致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以往较多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另一种“开大刀”手术治疗虽能治愈,但往往花费较高,恢复期较长。2013年,王占朝较早地在上海地区开展了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成功实现了局麻下在不到0.8厘米的切口内,让患者得到了与“开大刀”一样的治疗效果。王占朝介绍,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在不破坏脊柱的结构和骨头完整性前提下,只需要在侧方切开一个0.8厘米的小口,在影像仪器监视下,通过特殊的器械和装置到达病变处,将它切掉取出。“相比‘开大刀’,这种手术切口小、出血少、组织创伤小,患者所需的卧床恢复期从原先的3个月到半年,减短到第二天就可以下床。”王占朝介绍,当时,很多市区专家都来学习该技术,后来还慕名吸引了不少来自南京、山东、广东的求医患者。
然而,这项微创手术需要借助X线透视,王占朝必须身负20斤重的铅衣,在病人脊椎上展开精细操作,相当困难且辛苦。这类微创骨科手术有很多,有时王占朝连续“作战”好几场后,身体就如同浸泡在汗水中。
目前,王占朝所带领的骨一科团队共有13人。在他多年的言传身教下,团队中的年轻医生逐渐能够胜任一些较难的手术,比如常规的四肢、关节、脊柱骨折手术,椎间孔镜手术及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技术)等。他还时常鼓励年轻医生大胆地进行手术操作,自己在一旁辅助,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时,王占朝也常常教导年轻医生要爱惜自己的职业,成为患者最值得依靠和信赖的人。“我要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
从医32年里,王占朝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几年前,他曾在晚上接诊过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该患者在过马路时不幸被车撞倒,经检查发现,他的脊柱骨折并且严重脱位,导致内脏移位。王占朝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骨质很硬,骨折断端像刀子一样锐利,该病人倘若受到颠簸,很容易把内脏、血管划伤,随时有生命危险。在当时能做这个手术的医生只有王占朝,而他并不在崇明。在接到求助电话了解患者情况后,王占朝连夜赶回医院,为病人进行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由于崇明老年人居多,王占朝时常会遇到一些情况危重的患者。“干我们这行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只要一个电话,王占朝总能最快速度赶到。他总说,“我要尽快减轻他们的痛苦。”王占朝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每逢下雪天、下雨天、台风天,都是骨科最忙碌的时候,也是王占朝充满动力的时候。因为这些特殊天气容易造成骨折、摔伤的事件发生。有一天,科室共收治了23名骨科患者,王占朝从早上8点多开始手术一直到晚上10点。14个小时里,他中途只吃了一顿饭。
在同事李业成的眼中,王占朝就像个战士,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病人。给他留下深刻影响的是,王占朝为一位92岁高龄老人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当时这位阿婆股骨颈骨折,也被称为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考虑到老人年龄大、基础病较多,进行手术风险非常大。在和家属充分沟通后,王占朝制定了周密的手术前后治疗方案,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安装假肢,而这一接,也接起了病人的希望。之后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阿婆度过了危险期,几天后就可以扶助行器下地站立,最后康复出院。她的家属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用精湛高超的医术免去了九旬老母长期卧床的痛苦。”工作多年,王占朝坦言自己很亏欠女儿。因为常年的早出晚归,让他照顾家庭的时间并不多,偶尔的假期也常常爽约。今年的“十一”假期,王占朝原本打算要带女儿出门旅游的计划,也被从医院打来的紧急电话打乱节奏。但女儿从不怪他,她知道爸爸是去救人。
一心为崇明患者着想的王占朝,将最好的青春岁月留给了崇明百姓。未来,王占朝将继续精益求精,充当生命之柱的守护者,全心全意为崇明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