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回门的传统习俗是怎么回事?为何偏偏定在第三天?

鱼羊史记 2024-10-11 14:33:14

我国的婚礼,不仅仅是迎亲、拜天地和入洞房,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的婚礼仪式还包括一个重要环节——“回门”。“回门”是新婚夫妇在婚后的第三天,带着礼品回到新娘娘家,向父母和亲友请安。那么,这个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习俗,为什么定在结婚后的第三天呢?

在许多地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结婚当天繁琐的礼仪过后,女方离开娘家、走进婆婆家门,象征着一个人生新阶段的开始。而三天后的“回门”,则是对新婚夫妇的最后一次考验和祝福。这个习俗充满了仪式感,也是新人向家人展示幸福生活的重要时刻。“回门”,又称为“三朝回门”,主要存在于汉族婚礼的传统中,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婚夫妇一同回到新娘家省亲。这一天,新郎会带着礼品,与新娘一同拜见岳父母,并畅叙亲情。在古代,迎娶新娘是全家上下的一件大事,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家族的庆典。婚礼当天,新婚夫妇作为主角,往往需要忙碌于各种仪式和招待宾客。因此,紧接着的第二天通常是让新人休息调整的一天。到了第三天,精神饱满的新夫妻即可整装待发,回到女方家进行“回门”。尽管“回门”的礼仪没有婚礼当天那么复杂,但绝非走过场。新郎新娘会携带各类礼品,如烟酒、糕点和水果等,通常呈双数,象征成双成对、百年好合。回到娘家时,新郎需主动称岳父母为“爸”“妈”,以表示对新身份的认可和亲近。各个地区的“回门”习俗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例如,鲁西南地区的“回门”礼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挂门帘”和“搅面礼”:挂门帘:在婚礼当天,新娘的弟弟会在新房门上挂上一条红色的门帘,新郎需给弟弟“送喜钱”作为见面礼。搅面礼:这是“回门”当天的重要环节之一,新郎需在岳父的宴席上接受一碗面,却只能搅动而不能吃。目的是向岳父讨红包,过程通常有多次回合,岳父讲究面子,而新郎则是讨要红包,双方各得其乐,且面象征着富贵和好运。“回门”这一习俗据说源自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回门”目的是让新娘带着新郎认识娘家的路径,因为结婚时双方通常是婚前从未见过面,成婚后回娘家也是进一步了解女方家族的方式。到了宋朝,有关“回门”的记载开始趋于丰富和制度化。《东京梦华录》中提到新婚女婿在第二天便去“拜门”,如果不能即时去,也可以选择在第三天或第七天。这种灵活但具礼数的行为,已开始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回门”传统。“回门”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礼仪,更是新女婿在妻子家中的首次亮相。通过这一习俗,新郎向岳父母展示了他的诚意和对妻子的重视。而女婿的表现往往被岳父母一目了然,这无疑为未来的家庭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标准的礼仪之一,“回门”旨在加强两个家庭之间的亲情纽带。这不仅是对新家庭的祝福,更是家庭成员相互尊重和关爱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回门”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便利的交通和通讯使亲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容易,但传统习俗仍保留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现代社会工作繁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回门,而不仅限于第三天。这种灵活的安排既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保留了礼仪的基本精神。如今,回门时的礼物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烟酒和糕点,越来越多人选择送上更具心意和实用性的礼品,如保健品或家用电器等,这不仅符合现代生活需求,更增加了新婚夫妇展示诚意的机会。新婚“回门”习俗,历经千年,至今仍然充满生命力。这一传统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文化的延续,体现了我们对亲情和家庭纽带的重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回门这一习俗依旧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通过回门,新婚夫妇实现了从“我”到“我们”的转变,两家人共同庆祝这一甜蜜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回门不仅是婚礼的完美收尾,更是新生活的起点。正是这种传承中的创新,使这一古老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无论是在都市还是乡村,新婚回门的习俗,见证着家庭的温暖与关爱,传达着彼此的祝福与希望。愿每一对新人都能在这一古老而又温情的仪式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和深深的情谊。

0 阅读:44

鱼羊史记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