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西沟,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可是就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之下,却蕴藏着一座价值千亿的“宝藏”,足以令世界为之震惊。
而揭开这座“宝藏”秘密的,是一位名叫刘喜友的普通地质工作者,他手握地质锤,敲响的不仅是地下的回音,更是中国科技进步的鼓点。
刘喜友与石墨烯的故事,要从他踏入地质行业的那一刻说起 ,1985年,刘喜友从长春冶金地质学校毕业,满怀着对地质事业的热情,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黑龙江省有色地质七O一队,成为了一名基层地质工作者。
彼时的他,或许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与一种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结下不解之缘。
初入地质队的刘喜友,被分配到了探槽施工岗位,这项工作,说白了就是在野外“挖坑”,寻找矿产资源的蛛丝马迹。
这份工作,辛苦、枯燥,甚至还伴随着一定的危险。野外作业,风餐露宿是常态,恶劣的天气更是家常便饭。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让刘喜友的双手布满了老茧,甚至磨破了皮肉,但他却从不抱怨。
支撑着刘喜友坚持下去的,是心中那个坚定的梦想——为祖国找到一座“惊世大矿”,这份信念,如同黑夜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不断前行。
凭借着这股子拼劲和韧劲,刘喜友在地质队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虚心向老前辈学习经验,很快便成长为了一名技术骨干。
进入90年代,刘喜友被任命为水文地质技术负责,担负起了为国家寻找金矿的重任。他带领团队,足迹遍布黑龙江的山山水水,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勘探之旅。
为了尽快找到金矿,刘喜友经常带领团队深入深山老林,一干就是好几天。累了就在简陋的帐篷里休息,饿了就吃自带的干粮。
渴了就喝山泉水,甚至有时连山泉水都找不到,只能忍着。
在黑龙江双鸭市老柞山金矿区的勘探过程中,刘喜友和团队成员们更是连续奋战了两个昼夜,几乎没有合过眼。
最终,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探明了该矿区蕴藏着多达18吨的黄金资源,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892”黄金加速勘探任务。
这次的成功,让刘喜友和他的团队名声大噪,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的决心。
在随后的几年里,刘喜友先后主持了十几个地质勘察项目,为黑龙江省带来了近千万元的财政收入,他也因此获得了“黑龙江省地质勘查功勋人物”的荣誉称号。
然而,刘喜友并没有沉溺于过去的成就,他始终保持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对新知识的渴望。时间来到21世纪,一种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神奇材料——石墨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2004年,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二人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这种由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蜂窝状晶格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特性:它比钢铁还要坚硬,却轻薄如纸。
它是优良的导电体,电子迁移速率比硅材料快数百倍;它还具有极佳的导热性能,比目前任何一种材料的导热效率都要高。
当时的刘喜友,已经年近五十,但他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冲劲和热情。他带领团队,走遍了黑龙江省所有可能存在石墨矿的地区,足迹遍布崇山峻岭、河流湖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其实,早在2009年,刘喜友就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为国家找到了多条石墨矿体,提交石墨矿物量高达86万吨。
这次的经历,让他对石墨矿的形成规律和分布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日后找到“惊世大矿”奠定了基础。
从2013年到2017年,刘喜友带领团队经过四年艰苦的勘探,找到了不少石墨矿体,但这些发现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知道,更大的“宝藏”还在等待着他们去发现。
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石墨矿的勘探中,2017年,刘喜友向上级申请了延期,并获得了483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这笔资金,对于刘喜友和他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2017年,对于刘喜友和他的团队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年冬天,刘喜友带领着团队,来到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西沟进行勘探。西沟,位于完达山脉北麓,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但根据地质资料分析,这里很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墨资源。
抵达西沟后,刘喜友顾不上休息,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和团队成员们背着沉重的仪器设备,翻山越岭,穿梭于密林之中,仔细地搜寻着每一个可能存在石墨矿的角落。
时间一天天过去,但勘探工作却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看着队员们日渐疲惫的身影,刘喜友的心里也十分焦急。
但他深知,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和信心。
一天下午,刘喜友和几名队员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进行勘探。突然,他感觉脚下的土地有些松软,似乎与周围的环境不太一样。
他立刻蹲下身子,用手扒开地上的落叶和泥土,一块黑色的岩石露了出来。
刘喜友拿起地质锤,轻轻地敲了几下,岩石发出清脆的声音。他仔细地观察着岩石的断面,发现上面布满了细小的鳞片状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这是...石墨!”
刘喜友顿时激动万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很可能是一个大型石墨矿的标志!
他立刻招呼队员们过来,对这片区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勘探。经过数月的努力,他们终于探明,在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之下,竟然蕴藏着一座储量惊人的超大型石墨矿!
消息传出,整个地质界都为之震动,根据专家评估,这座石墨矿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了1000亿元,是国内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其意义和影响力不亚于发现了一座大型油田!
刘喜友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为祖国找到了这座“惊世大矿”,为中国石墨烯产业的腾飞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消息传到北京,立刻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专家团队,对这座石墨矿进行了全面勘探和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开发计划。
2018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西沟石墨矿正式开工建设。一座座现代化的矿山拔地而起,一条条运输线纵横交错,昔日宁静的山谷,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随着西沟石墨矿的开发,中国的石墨烯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大批石墨烯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石墨烯产品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电子产品到新能源汽车,从航空航天到生物医药,石墨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引领着科技的未来。
刘喜友和他的团队,也因为在西沟石墨矿的发现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表彰。2018年,刘喜友被评为“全国最美职工”,并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面对荣誉,刘喜友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地质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我只是千千万万地质工作者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