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室四高门诊知名度的逐渐提升,前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以毫针、刺血加中药内服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的患者认可。
恼人的高血压
中医是怎么治疗“高血压”吗?有些人顶着药理学研究的帽子,罗列了一大堆具有降压效果的中药,如:杜仲、罗布麻、菊花、珍珠母、石决明、夏枯草……再与部分西药合用,打着中西医结合的噱头,推出所谓的中西药合用的成药,号称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如果把这些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去掉,还有多少降压效果呢?或者说,即便把上面所有的所谓具有降压效果的中药,糅合在一起服用,就一定能起到降压效果吗?不黑不捧,可能别人信,我是不信的,虽然我是个中医。因为真正的中医治疗“高血压”,可不是这样治的。
“高血压”,中医并没有这个名词,“高血压”甚至没有一个专属中医称谓,那中医怎么治疗“高血压”呢?还是要回到中医经常说的那句话,中医治的是“证”,而不是“病”,“高血压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证”,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及视力模糊等,从患者的整体情况出发,从“证”入手,针对“高血压”病因病机和病证表现,标本兼顾,综合治疗,从而达到调控血压的目的,这也正是中医学中“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一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
高血压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证”,在中医经典中多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亦云:“风胜则动”。“掉”就是说肢体、头部振摇颤抖,“眩”是指眼前发黑,头晕目眩。肝脉上循于巅顶,肝经实热、肝火上炎,或者肝阴不足,阴虚不足以制阳,都可使肝阳亢于上,而出现头晕目眩;肝主筋,筋脉失养则振摇不止,不管是肢体、头部振动等肉眼可见的身体摇动,还是因为头晕目眩而自觉摇动,皆属“内风”之象,这里,古人总结的重点是八个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当然,细分要分为实证、虚证还是虚实夹杂证。
再看医圣张仲景是如何描述“高血压”相关症状的。《伤寒论》中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说:“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以上这些条文,反复提到“眩晕”,并且直指病因——“痰饮水湿”,而“眩晕”是“高血压病”的主证之一。
“高血压病”在不同阶段也会表现为一些其他兼证,临床表现各异,轻重不一,如:头痛、胸闷、心悸、气短、下肢浮肿、意识障碍、心律失常及头颅影像改变等等,这些症候的治疗在《伤寒杂病论》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只是分散在各条文中,比如桃核承气汤证、炙甘草汤证、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五苓散证及栝蒌瞿麦丸证等等。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总结,我们不难看出,“高血压病”在中医人眼中,有虚有实,有轻有重,有急有缓;有“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有“痰浊上犯”,有“阴阳两虚”,有“瘀血阻络”等等。到了近代,各医家将“高血压”总结为很多类型,比较认可的有肝火上炎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浊内扰型、气虚血瘀型等,对应的方子包括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大生地汤、大定风珠、半夏白术天麻汤及补阳还五汤等,而在临床上,这些类型也可以交叉存在,比如“阳亢”、“痰浊”、“血瘀”常常可见同时并存。
“有是证,用是方”,我们临床中根据不同的证,选用不同的方剂,经方可用,时方亦可用。“方无定方,法无定法”,我们也必须根据临床中的不同表现予以加减,严格意义上说,高血压病没有两个患者的方子是完全一样的。
针刺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另一重要手段。中药治疗是调之以味,针刺治疗调之以气,其贵在泻实,以平肝潜阳、豁痰息风为主要法则。临证配穴以督脉加三阳经为主。常用穴位简析如下: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位居巅顶,为三阳经之会,并与肝脉相通,大椎为诸阳之会,伍素髎、印堂与神庭中点,逆经取穴,针之泻诸阳之气,可平降肝火,清泻阳经之热;曲池、合谷位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分属合穴、原穴,可清泻阳明之热;风池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可清少阳之热;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可疏肝理气、平降肝阳、养阴柔肝;丰隆有健脾燥湿化痰之效;内关、神门有宁心安神,豁痰开窍之功;心主血,肝藏血,膈俞为血会,诸背俞穴刺血,可凉血散血,清血中之热;耳尖放血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之功效;血压点位于颈6/7棘突间旁开1寸许,相当于交感神经链中星状神经节之后,与星状神经节以交通支相联,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特别是降压作用较理想。诸穴相合,可调气血,豁风痰,平肝阳之亢盛,镇邪火之上逆,使气血和,血压平。
是不是每位高血压患者,中医治疗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呢?当然也不是。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严重动脉硬化,血管壁斑块形成,血管弹性差者,中医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而大部分高血压早期患者,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的,不愿意接受西药治疗或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都可以尝试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也是我们四高门诊主要的调治人群。
相对而言,高血压患者的高压高相对好调,难调的是低压高,针对这样的患者,我们针对性的调整治疗方案,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来诊的路女士,44岁,因反复眩晕发作1月余,经当地医疗机构行血压测量,高压在140mmHg左右,但低压却高达110mmHg,来诊后行详细的指下查体,发现其上颈段椎体存在明显的错位,行X线检查证实了我们的判断,诊断为“颈源性高血压”,先予以手法整复错位的C2椎体,再行针药治疗,次日,患者低血已降至95mmHg左右,到今天,患者已接受治疗1周,血压基本稳定在130/95mmHg左右,眩晕症状也得到基本缓解。
56岁的夏先生,高血压病史有20余年,血压在150mmHg/110mmHg左右,夏先生极其担心西药的毒副作用及依赖性,因此一直未接受西药治疗。来诊后,行耳尖、降压点、大椎、心俞、肝俞刺血两次,毫针选穴:督脉十三针加曲池、外关、合谷、神门、太溪、天枢、中脘,再配合中药内服,经过3周的治疗,今日患者自述,血压已降至130mmHg/90mmHg左右。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民众认知率不高,出于学科壁垒,西医同行们也并不完全认可,甚至互怼,其实中西医治疗的是同一个人体,中西医互怼是最最没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可无奈的是,总是有些人喜欢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能知道如何來吗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尝试中医方法。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更有中医连药量如何来的前提是药有效都不知道,搞得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药量。真是人间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