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这首歌的意外走红,刀郎又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中来!
往大里说是草根和传统音乐圈层的话语权之争。再往深了说,是人数较少的精英群体,和庞大“大众文化”的普通群体之间关于话语权的争夺。”今时今日,群众已经厌烦了被少数抱团的所谓文艺精英群体牵着鼻子走了,我们爱刀郎,因为他的歌唱,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数人的心声。
都这么多年,他又怎么会在意这些纷纷扰扰。争夺的也只是利益而已。 当年,读小学的时候,听哥哥天天播他的歌。 既然“精英”意味着就不可能全民普及,但一首歌能火,能唱到别人的心里去,这么多年还被念念不忘,还是得承认厉害。
面对众多的纷纷扰扰,刀郎也是终于现身了,从近照上来看,刀郎苍老了不少,整个人也非常憔悴,应该是太多的流言蜚语,让他有些疲于应付吧。
当然了,烦心的事,还不止这些,他的歌曲,还在某些音乐平台下架了,虽然官方的说法是音乐版权的问题,但是不是这么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刀郎,有网友称,作为一名女性,再看歌词真的会感到生理性厌恶和害怕。描写太逼真了,怪不得能戳中诸多男性内心,这不就是“醉酒版方头明”的真实写照吗,代入一下真的很窒息
怎么说呢,音乐取向跟每个人的出身经历眼界认知都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候喜欢一种音乐要么你的生活离它足够近要么离它足够远,比如王健林和罗大佑
那英出道后唱西北风她应该唱得够够的了,她离这种音乐恰恰不近也不远,高晓松欣赏曾轶可不喜欢刀郎,这都很正常。这么一首歌,被解读成骂当年批评过他的人,我认为这才是贬低刀郎的音乐,除非人家就要这么炒作。
毕竟刀郎翻唱的“新疆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等老歌,简直就是救活了这些老歌好吗,救活了施光南了不起的创作(以前官腔官调唱的真的没法听),不过刀郎自己写的歌我觉得一般般,就是喜欢他唱法和声音。李健之前参加中国好声音时候有次力挺刀郎,我觉得是有特殊意义的,特别是在旁边还有人打岔,他依然坚持在这节目里为刀郎正名。不过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李健和谭咏麟、汪峰那英也都是朋友
与其说刀郎今时今日还记挂着要去讽刺那英、杨坤,那也太小看了刀郎,他没有这么小气,以他今时今日的生活,也真没有必要在江湖树敌,当初的江湖恩怨,大家各走一边,在圈子里并无太多交集,刀郎后来的沉寂,多半与他的个性和音乐追求有关。
对刀郎人生的梳理,让我明白了刀郎的魅力,一半是天赋、一半是命运。想当年,我也是喜欢听《2002年的第一场雪》,刀郎的声音太抓人了,歌词虽然粗糙,但情感真挚,可是这首歌对我来说只是臭豆腐一样的存在,我偶尔会吃,但不会说我喜欢。是啊,对刀郎的态度,也是一个了解自己的切口呀。
童年为了避暑去景区过暑假的路上循环播放刀郎的所有歌。他的歌很适合公路旅行的时候听,苍凉的戈壁,辽阔的草原,广袤无际的赛里木湖都因为他的歌变的生动起来。
能够在当年让那么多名人歌星赞美和认可 并且有不少人力排众议力挺他 说明刀郎的音乐价值绝非贬低者眼里那么低级
当然我觉得不是刀郎要故意搞擦边,而是这就是他对于男性情感的一种毫不修饰的表达方式 可惜刀郎没有遇到一个作词厉害的人物成就他的音乐到更高的境界 他的曲风真的很独特 《2002年的第一场雪》过了20年 曲风依然独具一格,令人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