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作为普通大众的我,实在看不懂这部电影

雪花看文化 2024-08-26 02:10:40

很久没有看电影了,于是决定和陈先生这周末一起去看电影。

周五晚上我们就在查最近有哪些好看的电影,《异形》据说有点恶心,甚至有家长带孩子看完投诉电影的;《解密》口碑不太好,豆瓣评分只有6.4;《抓娃娃》有点过季。

挑了半天,恰好前天在娜姐的公众号看到了她高度评价的《刺猬》,于是我就选了顾长卫导演、葛优主演的文艺片《刺猬》。

我本来很适合看文艺片,记得以前看贾樟柯的《山河故人》,朋友看不懂,而我看得感动得泪眼汪汪的,至今仍记得那句经典台词: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周六我们去看《刺猬》,整场大概只有1/3的上座率,看完《刺猬》,旁边走过的人、包括我和我老公都表示没有看懂。

全场没有什么冲突的高潮,没有泪点,倒是有很多的不解和疑惑。

01 王战团的疯癫太魔幻

我一直不明白王战团为什么疯疯癫癫的。

如果只是因为航行两个月没看到太平洋,再次启航就行了,又没有谁禁止他航行。

没有谁的人生是容易的,但是想做的事情,付出努力、坚持不懈总会有回响。疯疯癫癫算怎么回事呢?

我是看完电影看到有解说说原著中王战团疯癫的原因写的比较详细,电影迫于一些原因或者篇幅没有表现出来,显得王战团的疯癫比较突兀和难以理解。

有电影解说批判王战团的妻子、小说主人公周正的大姑。但是我觉得,大姑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遇到个时不时发神经的老公,基本无法工作,自己要养活一家人,教育两个孩子,还要帮女儿带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甚至经常去找跑丢的王战团。

想想都觉得是苦难的人生。尤其是她站在精神病院门口,怀里还抱着孩子犹豫要不要送老公进精神病院的那一刻,感觉王战团太不争气了。

追求远方、大海和荒野的理想主义的王战团,却把生活的重担毫无保留地转嫁给了妻子。

可能我比较世俗,实在是无法共情王站团这样的失意人物。

02 不理解周正的叛逆

始终不理解周正为啥不好好学习,为啥那么喜欢王战团。

有解说是因为幼年王战团接他放学晚归时母亲不分青红皂白打他,因为父亲的独裁、暴躁和自大,而只有王战团能理解他。

我觉得,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在教育方面,不可能完全合孩子的心意。

我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晚上吃饭碗没端稳,面条全倒了,刚工作一天的我爸上去就给了我一巴掌。我在门口哭了好久,设想了一万种离家出走的场景,但是最终还是擦干眼泪回去了。

我小时候6点上早自习,因为我家那几年要攒钱盖房,我妈节俭到变态,竟然抠到不肯给我买一个五块钱的闹钟,仅仅靠隔壁村的学生从我家门口路过的声音来判断该不该起床。有时候半夜听不准声音,导致大冬天我3点多就起来去学校,在学校外面一个人等了很久都没人开门,又很害怕,又迎着月光走回家、钻到被窝里等待上早自习;有时候太困睡的死,听不到外面的声音,早自习又迟到。

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个,记恨我的父母,拒绝和父母、周边世界交流,不好好学习。因为父母日常真诚的奉献和辛苦的付出,早就让我原谅了那些不愉快。

父母那一代人,童年时代吃不饱穿不暖,受尽苦楚,让他们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供他们上大学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我们也不能要求过多。

你没有经历过他们的人生,没有资格对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做出批评。

周正的父母,真正应该被批判的是迷信,请大仙给周正看病,对于这种大仙看病的愚昧无知,萧红也在《呼兰河传》中批判过,但是至今在东北依然有人相信。这是时代的局限,也是那一代人教育的缺失。

把周正的叛逆归结于原生家庭还是太片面,人生很多的时候,都是靠自己,从小到大都是。

至于周正最后对母亲说的不原谅,我也无法理解,父母那么辛苦地养大他,不原谅是一直恨吗?让恨伴随着自己的一生?

如果这个恨法,那人生值得恨的东西太多了,人生岂不是充满了负能量?

03 从此我们都不会被万事万物卡住

整个电影我觉得只有最后的点睛之句很棒:从此我们都不会被万事万物卡住。这算是对我两个小时观影云里雾里的安慰吧。

如果在这个世界过得不如意,唯一能解救你的方式就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掌握话语权,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新方式的引领着,而不是自暴自弃,或者靠发疯、特立独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然,受伤的只能是身边的亲人、爱人。

“我们都不会被万事万物卡住”的前提,是努力奋斗、积极向上和永不言弃的人生态度,是和过去的不如意握手言和,是和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和解。

有人说,顾长卫擅长将镜头对准不被理解的边缘人物,作为普通大众,这是我第一次看顾长卫的电影,估计以后也不会再看了。

0 阅读:23
雪花看文化

雪花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