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治形式主义歪风不画句号

荔枝新闻 2025-02-11 18:10:50

文/伍里川

(作者伍里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调研组赴基层调研搞层层多人陪同;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违规开展达标创建活动,评分标准繁琐需基层提供大量证明材料;广东惠州市教育部门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缺乏统筹规范,违规开展达标、签订责任状等活动,增加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近年来,中央层面多次通报基层形式主义问题,在公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随着形式主义问题的“迭代更新”,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还曾于2024年9月公布过两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案例。

整治形式主义问题,三令五申、越发趋严,何以至今仍有一些形式主义问题浮现,甚至不断出现新变种?

个别地方考核机制不合理,依赖以表面指标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导致基层为应付考核不惜作假;个别地方仍存在官僚主义习气,好大喜功、不重实效、不顾实情;一些上级部门、个别领导干部喜欢在迎来送往之中体现“价值”,导致基层有样学样。值得警惕的是,在现实场景中,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被裹上一层“正确的外衣”,被粉饰出专业性、必要性、创新性,从而产生误导。虚头巴脑的“指数榜单”在个别地方盛行,便是明证。而一些部门和干部把“创新”喊得震天响,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变了样。例如,各地都在强化营商环境建设,但个别地方由于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建设效应,空玩概念,导致梗阻不断、乱象频仍,企业和群众办事仍然不易。

形式主义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效率,遮掩了问题,耽误了实干,危害不浅。形式主义风气为基层增加了负担,也挫伤了基层的积极性。例如,某部门为落实中央“为基层减负”精神,要求下属单位层层填报减负清单,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对。而前述不顾实际、不顾群众感受强推的“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也颇具普遍性,让师生难以适从。

必须指出的是,形式主义不仅与官僚主义如影随形,还往往是官僚主义的变种。要根治形式主义之疾,必须根治官僚主义之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要将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为整体性、系统性事务,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强力推进,摧毁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根基”。面对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新表现,必须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精神,查根源、找症结、明思路,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例如,针对一些形式主义典型案例中反映出来的官本位思想,加强教育引导,端正权力观、服务观;针对“堆盆景”等现象中暴露出的政绩观扭曲问题,改革和创新评价体系,坚决纠正拿表面换脸面、以盲干换“提干”的问题,营造清风徐来的干事、用人环境。

纠治形式主义痼疾,没有捷径可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是必须严格遵守的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广大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是整治形式主义的核心命题。为此,既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听取基层意见、引入社会监督,也要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从源头上断了形式主义的“连接点”,让形式主义风气失去“动力源”。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