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在母亲面前落下的后果
家丽没想过自己会有失控的一天,更没想过这个“自己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妹妹”会逼到她崩溃。
事情发生在一个平常的午后,家喜冲进门,对着母亲刘美心嚎啕大哭:“家丽打我!”
刘美心心疼坏了,连忙查看家喜脸上的伤痕。
但家丽却神色冷硬:“妈,你知道她为什么挨打吗?
” 家喜不敢吱声,只是在门后继续哭。
对家丽来说,那一刻的委屈比打出去的那一巴掌还重。
她为家喜操了这么多心,换来的却是伤人的一句:“你看不得我们好!”
刘美心自然是站在家喜这边的,这让家丽更加难以接受。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小到大,母亲的心偏向谁,大家心知肚明。
可这份偏爱,似乎已经隐隐给这个家庭埋下了裂痕。
婚前怀孕的隐患:面对狮子大开口的婆家家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六个姐妹中最受宠的那个。
母亲舍不得她吃苦,总想着为她铺好路。
家喜恋爱了,母亲欢天喜地;家喜怀孕了,母亲又急着替她筹备婚事。
事情并没有母亲以为的那么简单。
闺女未婚先孕,婆家自然不肯客气。
家喜未来的婆婆王怀敏直接开口:“要嫁可以,但得陪嫁一辆汽车。
”家里虽然不是一贫如洗,但也绝非富裕到这个程度。
家丽一怒之下亲自上门反驳:“她怀孕是你儿子的责任,要是再逼得急了,别怪我们追究法律责任。
”这话吓住了王怀敏,她不再提车的事儿,但原本承诺的房子也不了了之。
家丽替家喜狠狠地出了一口气,可家喜却不领情。
“你这是看不得我好吧?
”这样的话说出口,家丽再也不想解释。
她只担心,妹妹两个家庭都没处理好,以后还得吃苦。
宠爱还是溺爱?
妈妈的选择对老六的影响婚后不久,家喜就生了个女儿,婆媳矛盾也接踵而至。
家喜嫌婆婆太挑剔,王怀敏则抱怨家喜太懒,两个人的冲突常常要靠刘美心“收场”。
比如大冬天在医院生孩子,王怀敏转身回家,留下家喜孤零零地坐月子,最后还是刘美心把人接回家照顾。
这种“累了就回娘家”的生活,家喜似乎过得心安理得。
偶尔跟丈夫闹别扭,她抱着孩子回娘家住几天;婆婆说了重话,她更是撒泼不回去。
母亲总说:“老六身子骨弱,又怀了孕,能多照顾就多照顾吧。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份过度的“保护”,反而让她失去了警觉。
搬进新装修的房子没多久,家喜查出了白血病。
家人谁也没想到,这个从小最壮实的孩子,竟然会得这样严重的病。
可经历了痛苦的治疗后,医生的解释让大家意外:家喜的病可能跟她住进刚装修的房子有关。
那是刘美心拍板让家喜住进去的房子。
母亲舍不得让她“租房受委屈”,却忽略了刚装修房子的风险。
事到如今,所有“偏爱”与“保护”似乎都成了一种伤害。
偏心的代价?
刚装修的房子与白血病的发生病床上的家喜,眼神里多了点后悔。
最初听说这个病名时,她完全没反应过来。
自己身体一向不错,怎么就跟“白血病”挂上了边?
医生说,与环境污染、接触有害物质有关,这是接触装修材料后典型的问题。
家里瞬间变得安静。
刘美心不再替女儿说话,但眼神里满是自责。
家丽气得没有再多说一句,关上房门继续自己忙活生活中的琐事。
这件事并不是一句“刚装修房子是意外”可以说明的。
是习惯性地为最小的孩子遮风挡雨,让她缺少对生活的判断力。
更是养成了她遇事求助、逃避责任的习惯,而这一切,成为了问题开始的地方。
家喜的病情提醒了这个六姐妹的大家庭,也警醒了更多观众。
溺爱其实并不是爱,偏心带来的保护,也可能是无意中的伤害。
每个人的成长中,必要的责任和磨难是逃不开的,而家人的爱,更多应该是一种帮助成长的“支持”,而不是代替对方承担一切的溺爱。
刘美心或许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对家庭的无条件付出固然伟大,但光靠母亲成为大家庭的支柱,无法避免很多问题。
爱总要理智一点,多一点规则,多一点界限,减少一点牺牲,或许才能长久。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刘美心、家丽或者家喜。
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读者思考,如何面对爱、责任,以及家庭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