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首诗词,梅花除了高贵品质被人津津乐道之外,还能勾起缕缕情丝

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2024-09-09 09:32:28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梅花在百花凋尽之后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他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梅花除了这独特的品质惹人喜欢之外,还会引起许多有情人含情脉脉的一缕缕情丝。

【01】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一次南征经历,陆凯率军穿越梅岭,正值寒梅傲放,点点白雪般的花朵在枝头轻颤。他驻足凝视,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了对挚友范晔的深深思念。

回望北国,千里之遥,友人正身处陇山那头,长安城内,是否也在同一片天空下,感受我江南这边梅花绽放的美景呢。

恰在此时,一位驿使匆匆而过,陆凯心中一动,连忙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附在书信袋里,准备一并寄出。

当时南朝北朝正处于敌对状态,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范晔交好,常以书信来往,经常交换一些对时世政局的看法和感愤。

他轻轻将梅花递于驿使手中,附上几句深情的话语:“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简短而真挚,如同这梅花一般,不染尘埃,只愿穿越千山万水,将这份春意与思念送达友人身旁。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并非真言江南一无是处,而是深知,世间万物,皆难及这份情谊之深重。

他选择以梅花相赠,不仅因为梅花是江南早春的使者,更因它高洁傲岸,恰如范晔之品性。这枝梅花,承载的是陆凯对友人深深的敬意与祝福,是对他们友情的最高颂歌。

《赠范晔诗》以其质朴无华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地勾勒出一幅跨越千山万水、情深意长的友谊赞歌。

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那份纯粹而真挚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最朴素的方式,跨越时空的界限,温暖着彼此的心房。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已习惯了电子屏幕上的快速交流,却往往忽略了那份亲手书写、亲自传递的温度。

其实我们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只要有一颗慧眼,一份情趣,总是能寻找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美好事物,无论是亲手栽种的绿植,还是精心挑选的书籍,亦或是一封手写的信件,都会无意间触动我们柔弱的心。

正如那枝穿越千年的梅花,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的形态,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美好。

【02】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安史之乱之后,王维在孟津隐居多年。有一天,他偶遇一位自家乡而来的旅人,心中那份久违的亲切与激动难以言表。

他的内心似是穿越了千山万水,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您来时,我家那扇雕着精美花纹的窗户前,那株傲立的腊梅花,已经绽放了吗?”

看这轻描淡写的问题,背后却是藏着的对故乡人故乡事的无尽思念与深情。那扇绮窗,不仅是家的象征,更是妻子温婉身影的剪影,它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与眷恋。

而窗前的寒梅,或许是她亲手栽下,见证了他们的欢笑与誓言,是属于他们爱情中最坚贞的信物。因此,这一问,实则是对家中人、对过往时光最细腻、最深沉的牵挂。

王维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份复杂的情感寓于一个简单的问梅之举中,达到了“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的效果。

他深知五言绝句的精髓在于以小见大,故而将纷繁的情感世界净化至极致,只留下那一树梅花,让读者在淡淡的墨香中品味到浓厚的思乡之情。

进一步细品,这株寒梅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植物,它更是游子心中那份高洁、坚韧精神的化身。

在严寒中傲然绽放,恰如游子虽身处异乡,却始终保持着对家园的无限向往与忠诚。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精神纽带。

当我们将这首诗融入现代生活的人文气息中时,不难发现,它依然具有极强的共鸣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情感细节,忘记了那些简单却真挚的关怀。

而王维的这首诗,恰似一股清泉,提醒我们要抱紧眼前人。无独有偶明代夏完淳曾有诗言“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看见鲜花盛开,却令他想起了故乡的梅花,大概(梅花)盛开在大雪封山无迹可寻的时候。天上明月清辉与我满心愁绪恰好相似,想必故乡的梅花,此刻也在月光映照下等候我归来吧。

【03】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五代十国·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分别已经很久,春天又过去一半了;目光所触及的景色无不让我柔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梅花花瓣像白雪一样到处乱飞,刚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满了一身。

鸿雁已经飞回来了而弟弟的音信还没有收到,路途这么遥远,想回归的愿望难以实现。心中的离愁别恨像这春天里的野草,无边无际,没有尽头,密密丛丛地繁生着。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宋太祖扣留在汴京作为人质。到开宝七年(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

李煜非常想念弟弟,常常痛哭。陆永品认为这首词有可能是李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作者因牵挂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触景生情而作。

此词以春景为引,却非为赏春而作,实为借春之生机,反衬离人之心伤。

落梅、小草、鸿雁,皆是春日寻常之物,却在词人笔下,化作了情感的载体,承载了无尽的思念与愁绪。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以其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致之中,特别是这一身的梅花,犹如忧愁挥之不去,使得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生命的温度与情感的深度。

在这纷扰尘世间,亲情是最温柔的港湾,也是最长久的牵挂。李煜的这首词,不仅仅是对弟弟个人的思念,更是对人间亲情的深刻感悟与颂扬。

它让我们想起那些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远行的人们,他们的每一次离别,都是家人心中难以愈合的伤。

而那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思念,如同春日里不绝的绿意,虽历经风雨,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温暖着每一个等待归人的心房。

【04】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宋·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他自称今生以梅花为妻,养鹤为儿子。

冬日里,花儿们大多凋零沉睡,唯独梅花这位勇士,不畏刺骨寒风,傲然绽放,将整个小院子装扮得明媚又生动,好像整个冬天的美都集中在了它这儿。

看那梅花稀疏的影子,轻轻摇曳在清澈浅浅的水面上,就像是画儿里走出来的景致。到了黄昏,月光洒下,那淡淡的香气就悄悄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心旷神怡。

就连那高傲的白鹤,想飞近点瞧瞧时,都忍不住先偷偷瞄上一眼梅花,生怕惊扰了这份美丽。而要是蝴蝶知道了梅花这般动人,怕是要被迷得神魂颠倒,找不着北了。

我就这么站在这里,轻声细语地念着诗,感觉离梅花好近好近,心里头那个满足啊,就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一样,自在又惬意。这样的美好,哪还需要什么歌舞助兴,美酒相伴呢?就这样,简简单单,就足够美好了。

说话辛弃疾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诗的评价极高,他告诫后来的人“未须草草,赋梅花”,因为林逋已经把梅花给写绝了,没有分出任何一点风月留给别人去咏了,这侧面上也是对林逋的一种极致的赞美。

这句诗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在北宋的时候,苏东坡跟几个朋友聊天,聊到这联很有名的诗,当时就有人唱反调说,这两句真有那么好吗?

林逋并没有说是哪种花,所以拿来咏桃花、杏花不是也可以吗?当时苏轼就回答了一句,他说当然可以拿去咏别的花,但就恐怕桃花、杏花、梨花不敢承当,当不起这种暗香疏影的精神。

其实那种不争风头、不凑热闹,飘逸出尘的雅韵,孤芳自赏的清高,也许不是梅花天生就有的,只是历来的文人墨客都赋予了它这样一种清高雅洁的精神和气度,这是其他的花在文化含义上所没有的。

林逋的诗歌风格与他本人的性格息息相关,他以梅花作为自己诗歌的主题,而梅花也正是他个人品格的象征。

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这也在他的生活中得到了体现。他在孤山种梅、养鹤、砍柴、赏梅、作诗和泛舟,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这不宋代刘翰也不自觉得写出了“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看来,梅花真是他们寄托情感的最好的化身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0 阅读:1

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简介: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