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梦碎,莫迪的“去中国化”沦为国际笑柄!印度制造业雄心受挫,2...
觅露看世界
2025-03-25 07:10:31
印度制造梦碎,莫迪的“去中国化”沦为国际笑柄!
印度制造业雄心受挫,230亿美元补贴计划失败与外资撤离潮的双重危机,从“印度制造”到“印度困局”。
2025年3月,印度政府宣布终止一项耗资230亿美元的制造业补贴计划(PLI),标志着莫迪政府试图以“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雄心遭遇重大挫折。该计划自2020年启动以来,不仅未能提升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4%降至14.3%),更因官僚主义、补贴发放迟缓等问题,仅实现目标产值的37%,激励资金到位不足8%。与此同时,印度外资净流入量在2024年4月至12月期间断崖式下跌85%,创下十年最差纪录,进一步暴露其经济模式的深层次矛盾。
这只不过是印度阿三各种作的后果而已。
首先、“税务恐怖主义”导致了外资信心的崩塌,而印度没有外资就是低质量增长,无法持续的。
印度长期被诟病的“税务恐怖主义”正成为外资撤离的导火索。过去十年间,超过5000家在印外企因政策反复和“追溯性征税”收到天价罚单,例如沃达丰、诺基亚等巨头均被追缴数十亿美元税款。这种政策不确定性直接导致2024年外国直接投资(FPI)流入量暴跌85%,从2023年的1.71万亿卢比骤降至2026亿卢比。一名印度官员坦承,官僚主义和繁复的行政程序阻碍了企业投资信心,甚至部分已达标企业因补贴延迟而陷入资金链危机。
其次,存心不良的印太联盟“去中国化”变为空想。印度那垃圾契约精神和各方狼狈为奸背后的小算盘打的,导致成了空炮。
美国主导的“印太四方联盟”(Quad)曾试图构建替代中国的低端制造产业链,但印度的表现令这一愿景沦为“空炮”。尽管美国推动“中国+1”战略,加上中国一些目光短浅为了蝇头小利不管国家利益厂家推动印度在手机组装(如苹果生产线)和制药领域取得局部突破,给印度打了鸡血;但钢铁、纺织、太阳能等关键行业设备仍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例如,印度太阳能企业因技术落后和成本劣势,12家参与补贴计划的公司中8家无法达标,阿达尼集团甚至未订购必要设备。美国智库指出,印度在基础设施、劳动力效率和政策连贯性上的短板,使其难以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当然,印度目前在发展中是很厉害,制造业已经有模有样。但是,再上一层楼就不容易了。我们要注意压制。
再次,债务驱动的思维经济奇迹难以为继了。莫迪政府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债务扩张。为刺激制造业,印度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已逼近90%,远超新兴市场60%的警戒线。
然而,230亿美元补贴计划的失败暴露了“撒钱式”政策的低效。750家参与企业中,许多未启动生产或仅集中于少数行业(手机和制药占激励资金的94%),而钢铁、纺织等领域因缺乏竞争力被边缘化。随着美联储加息和资本外流,印度偿债压力激增,2024年GDP增速降至6.4%(四年新低),进一步削弱其还债能力。而今年增速不容乐观。
另外,中国AI与自动化碾压印度“人口红利”,印度制造业要跳出中国五指山是难的。
印度曾以低成本劳动力自诩,但中国通过AI和自动化技术彻底颠覆了这一优势。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是印度的12倍,5G基站数量多出40倍,使得制造业人均产出为印度的2.3倍。例如,苹果在印度工厂因工人效率低下导致iPhone 15产能暴跌50%,而中国工厂通过自动化流水线维持高效生产。此外,中国基建优势,比如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印度都是中国零头。这进一步压缩印度的物流和时间成本,使其“人口红利”沦为纸上谈兵。
印度的挫败不仅是政策执行的问题,更是基础设施、官僚体系和技术积累等结构性缺陷的集中爆发。不过,印度的结构性困境与中国的战略定力相比之下不值一提;中国通过全产业链优势、技术创新和稳定的政策环境,巩固了“世界工厂”地位。若印度无法解决制度性障碍并拥抱技术革命,其“取代中国”的野心终将止步于口号。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