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故意考0分!河南女孩怒写8000字抨击高考制度,如今怎样了?

万俟子虾聊 2025-02-21 18:10:20

【前言】

志向远大似天高,命运却如纸般薄。尽管心怀壮志,渴望飞翔,但现实境遇却显得脆弱而不堪一击。

高考对许多人而言,不仅是场考试,更是普通人改变命运、达成人生理想的宝贵契机。

在河南,有位考生蒋多多,因对高考制度不满,考场中故意违规用双色笔,愤慨写下8000字批判,自毁大好前程,成为了河南“零分状元”。

为何蒋多多会做出如此冲动之举?时过境迁,18年匆匆流逝,现今她的生活状况又如何?

【十年寒窗,一纸破碎】

2006年夏,蒋多多步入高考考场,与其他考生无异,提笔描绘着自己人生的蓝图,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答卷。

作为河南考生,蒋多多面临的高考压力远超其他省份考生,所以这次决定她命运的高考,本应受到她的高度重视。

然而,她因任性妄为,仅凭一时冲动,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蒋多多尽管成绩不算拔尖,但凭借其能力,足以顺利进入一所大学深造。

她的父母并未寄望她能进名校,只盼她能稳扎稳打考上大学,获取良好文凭,以便日后能顺利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高考结果揭晓,她父母震惊不已,发现他们一向自豪的女儿成绩竟只有114分。

当父母困惑不解,欲寻问询之际,蒋多多坦承,高考时他未认真答题,且违规携带双色笔作答。

于高考试卷上,她奋力疾书,批判应试教育与高考之弊。终,愤然完成8000字尖锐长文,并在密封线外署上笔名“碎心非梦”。

她从未考虑过此行为的后果,天真地期盼能一举成名,赢得众多人的认可与赞赏。

高考分数公布数日后,学校来电令父母痛心落泪,女儿高考总分仅114分,文综更因违规被判零分。

这意味着蒋多多错失所有高校机会,十年苦读化为乌有,努力瞬间崩塌。目睹父母伤心,蒋多多也变得慌乱不安。

她仍未察觉自身之误,面对父母与老师的复读建议,她坚决地拒绝了,没有丝毫犹豫。

尽管无法步入大学校园深感遗憾,但她坚信,凭借出色的写作能力,定能在外界开创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眼见蒋多多固执己见,父母与老师多次劝说无果后,终是无奈地选择了放弃。

接着,蒋多多为实现志向,乘火车奔赴郑州寻访姐姐。因姐姐手机无人应答,蒋多多不得不在火车站滞留两晚,直至接到姐姐的回电。

得知蒋多多放弃复读欲外出打工,姐姐当即训斥,但蒋多多一时冲动,坚信自己定能成功,不顾众人劝阻,毅然乘上了前往山东的列车。

下车后,她急忙寻找工作,却因缺乏文凭屡屡受挫,自认为出色的写作能力也未能助她找到心仪的职位。

随后,她仅能从事最基础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久而久之,写作能力逐渐丧失,昔日脑中的奇思妙想,已被生活的现实与无奈所取代。

目睹同窗们纷纷踏上人生新旅程,我内心充满了懊悔,不禁为自己的踟蹰不前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回家后,母亲为她安排了相亲。这回,她接受了命运,没违背父母意愿,顺其自然地结了婚,生了子,拥有了家庭,过上了以往自己“反感”的日子。

即便有人提及她过去的行为,她也仅仅是以一笑置之,不以为意。

蒋多多因任性付出了终生代价,本有机会上大学却抨击高考制度,断送前程。这一选择或许与她个人的独特经历紧密相连。

【蒋多多的个人经历】

蒋多多,1987年生于河南南阳一普通农村,家境平凡,父母皆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

他们深知学习的重要,自蒋多多幼时便告诫她须刻苦学习,争取考入名校,否则便会如他们一般,终生与土地为伴。

蒋多多自小便听从父母教导,在校勤奋学习。成绩虽非顶尖,但在班级中属优等,这让父母对她寄予厚望。

在蒋多多高二时,事情有了转机。她痴迷于写小说,完成后会与姐姐分享。受到姐姐赞扬后,两人商量投稿杂志社,期望能够发表。

她们寄出了杂志,惊喜地发现一家报社刊登了蒋多多的一小段文章,这对蒋多多而言,无疑是对她写作才华的巨大肯定。

接着,她全心投入文学写作,立志出版个人著作。在校期间,只要有空闲,她就会撰写小说,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蒋多多认为,高考非唯一出路,上大学对她已非重中之重,她坚信,写作才是自己未来应当追寻的道路。

于是,在学校里,她完全抛开了学习,只是一心一意地投身于写作之中。

见蒋多多本有望上大学却心思偏离,老师与家长心急如焚,耐心劝导她当前应以高考为重,暂且放下其他事务。

蒋多多为向老师证明写作实力,展示了自己发表的文章。不料,老师却批评她的文章漏洞很多,毫无逻辑,这出乎她的意料。

那一夜,备受挫折的蒋多多未提笔写小说,独自沉思良久,终是无法说服自己割舍所爱。

蒋多多为了让师长安心,重归课堂认真听讲。众人皆以为她全心备考,却不知,她内心的反叛情绪正慢慢滋生。

语文课后作业中,蒋多多尽情抒发对高考的不满。老师阅后,仅轻声告诫她勿要胡思乱想,未做过多评论。

面对周遭的不解与老师的否定,蒋多多决心在高考中采取行动,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期望能让大家接受她对高考的独特见解。

高考前夕,她悄悄带上双色笔,愤然写下近8000字批判高考之弊,期盼借此引起教育部门及社会的重视,然而,事情并未如她所愿发展。

【结语】

回顾蒋多多的叛逆举止,其先兆或许早已显现。

父母和老师当时未从蒋多多角度出发思考,也未认真分析其行为的后果,这导致了她在2006年高考中的任性举动。

有人认为,蒋多多如同现代版的伤仲永,本可在大学获得更佳才华施展,却因固执己见,最终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高考是众多普通家庭出人头地的最佳途径,也是最为公平的考试,它无视家庭背景与个人地位,唯才是举,仅凭个人能力决定胜负。

0 阅读:52
万俟子虾聊

万俟子虾聊

万俟子虾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