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兜爹 三剑客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春节刚过,我又一次踏上“研途之旅”,开始第二次非全日制研究生集中学习。
和我们一同报到的还有全日制研究生,和他们相比,大家都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不过区别在于,他们大多在家里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而对于我们来说,所谓的“假期”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这可能是非全研究生的真实写照。
算了算,距离去年10月底第一次集中学习结束,已过去3个多月100天,这个“假期”有点长,但是感受颇多。
期间,参加了学位英语考试。凡是考试,必要复习,但是忙得确实没时间复习。都说时间是挤出来的,但如果常态加班凌晨一两点钟,再去啃英语,确实有点困难,困意十足,又怎能学得进去,学习效率也无从谈起。
压力山大,只有自己知道,但这道坎得过去。
出差的路上,什么都可以不带,但英语书必须得带上,旅途的时光可以充分利用;
文件包里常常都会放一本英语书,每次开会前,总可以多看上两眼;
单词本又拾了起来,早上洗漱间隙背上两个单词,算是早读,手机里常常播放的也是相关的英语阅读理解……
去年底在跌跌撞撞中应考,可能是运气好,勉强过关。其实,这只是开始。
在第一次集中学习结束前,我的导师就布置了任务——撰写小论文。导师姓郭,是个博士,比我年轻,但无论学识还是能力都很强。他从选题、角度以及开口提了很多意见建议,也提供了很多资料,给我讲了很多,明确了不少要求。
当时看起来不难,实际上真正上手,就感到了困难。一是进入不了情况,由于是跨专业,尽管看了些参考文章,但也没能悟出个所以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干着急。
二是静不下心,工作上的忙乱让自己早已措手不及,身心疲惫甚至力不从心,想思考的欲望基本上所剩无几,只能用些站不住的借口来麻痹和安慰自己。
三是懒惰作祟,总感觉时间还很长,不用特别着急,所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导致惰性滋生,一拖再拖。
这段时间,导师一直询问进展情况,每次我回答都底气不足,心里有些发虚,毕竟没有完成。这次又来集中学习,我还不知道怎么向导师报告。
不管怎样,没有任何理由解释,毕竟是自己的问题。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时间还好欠账,把落下的任务补上。
除了学习外,回想这一百多天的“假期”,愈加的充实——
努力中有进步。虽然去年年终总结我什么都没有获得,但却不影响个人能力提高。由于岗位的调整,自己负责的工作更多了,责任也更重了。从慢慢适应到进入情况,从单项抓起到全面推进,把制度规定、上级要求和本级动作落实好,做到自己先干一步,下大力、用全力,整体形势逐步好转,实现从谷底向上反弹。
坚持中有感悟。干中学,学中干,带着脑子干工作,体会到“工作要知足,因为知足常乐,但不能满足,这样才能不躺平”“可以不热爱工作,但可以享受工作,因为能够带来更多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工作要认真,但是不要过于较真,否则会过于偏执,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几年干成一件事,有时比一年干成几件事更有成就感”,等等。
奋斗中有惊喜。虽然很忙,但是生活中还是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举办单位春晚,我见到了小曾老师,这是多年来的偶像,更有幸同台合唱一首《军中绿花》,心情很激动;慰问退役老兵,我见到了被誉为“老山第一兵”、一等功臣邢志强,虽已年过花甲,但依然精神抖擞,在与他的交流中更加崇尚英雄。另外,我还见到了二十多年未曾见面的同学宝伊……
当然,还有很多遗憾和短板,值得反思。比如,工作方式还需优化,人员素质亟需加强,破解难题能力还有不足,“最后一公里”踩得不实,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心思考,慢慢提高。
当从繁忙工作中抽出身来,再回过头看工作,别有一番滋味。
可能,这个“假期”辛苦了些,但是收获却很大,相信对这次集中学习会有很大帮助,也会有新的提高,愿自己变得更好!
——米兜爹2025年2月17日于东丽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