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天险被瓦解!几十万台军,从此无险可守?

澹秋共长澜 2025-01-14 14:08:10

美军专家称中国新型登陆舰将破解台海屏障

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岛上靠了几十年的天然屏障,这么快就被大陆给攻破了。最近,美国军事专家萨顿在《海军新闻》上发文说,中国正在为解决台海问题打造一种新型的特种登陆舰。

驳船:海陆连接新战术

分析认为,这些驳船的作用类似于二战时美国在诺曼底登陆中使用的“桑树港”人工浮动码头。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制造,可以作为码头和浮桥连接起来,形成通道,让运输船不用依赖港口就能完成物资装卸。

不仅如此,这种驳船似乎还有更多功能。有网友查了论文资料后发现,国产的新驳船自带桥板,可以和其他驳船首尾相连。

理论上来说,只要有足够的驳船,大陆这边甚至可以建起几百公里长的海峡浮桥。与其说这是驳船,倒不如说是一种海陆连接器。

台独势力嚣张的原因

要知道,岛内的“台独”分子在统一问题上这么嚣张,除了美国在背后撑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台湾海峡这道天然屏障。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台独”分子和五角大楼总爱炒作说,解放军的两栖舰艇数量不够多,不能一次运送足够的登陆部队到台湾。他们认为,如果台军能在防守时占据兵力优势,就能挡住解放军的登陆行动。

即使台军士兵的素质不如解放军,没能挡住登陆,台军和美军还可以把重点放在打击运送援军和物资的船队上,而不是直接对付登陆部队。

跨海登陆作战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跨海登陆作战时,后勤补给线就是生命线。但负责运输的大船在抗打击能力和隐身性方面天生就有不足,很容易被敌人攻击,一旦被击沉,人员和装备的损失也非常惨重。

而且,就算解放军能凭借主场优势完美防御敌人对渡海船队的攻击,台当局和五角大楼还有后招,那就是直接炸毁海峡两岸的港口。

根据五角大楼的估计,解放军要想短时间内向台湾输送军队和物资,那些能装载几百辆车的万吨级滚装船将是主力。这种船需要靠港口才能高效运作。如果台当局不让解放军使用港口,那他们的运输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台湾海峡就成了“台独”势力最依赖的“防线”。台军的所有防御计划和海岸工事,都是基于“海峡难以渡过”这一点来设计的。

所以,新的海陆连接器可以说为大陆提供了一个从根本上解决“海峡难以渡过”问题的办法,让解放军可以直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台湾几十年的海岸防御工程,可能会在一夜间被大陆瓦解,从此失去天险。

海陆两用连接器的现实用途与技术优势

当然,跨越海峡这个事儿,就算是对于我们国家这种拥有全球第一大工业体系和造船业的超级大国来说,也太疯狂了点。所以这些海陆两用连接器大概率还是会被当作浮动码头来使用,这样解放军就能在台湾岛沿岸的任何地方进行登陆。

不过即使如此,这些海陆两用连接器能够亮相并量产,也充分显示了我们在台海问题上的另一个优势:我们完全掌握了海峡的水文条件。

就像之前说的,浮动码头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就有了。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二战时期的美国之外,没有其他国家特别重视这类装备的发展。甚至连美国自己也不再搞这个了,而是转向使用“远征基地舰”作为替代方案。

浮动码头面临的挑战

主要原因在于大海的脾气实在难以捉摸,风大浪急是家常便饭,这直接影响了浮动码头的使用。就像诺曼底的“桑树港”,为了应对大西洋的恶劣海况,他们直接用混凝土建造浮动码头,靠自重来抵抗海浪,有些部分到现在还留着。但我们想造的海陆连接器需要兼顾灵活性,没法像“桑树港”那样设计,只能用其他技术来弥补。

在这个过程中,水文数据就成了关键。前期对水文和地质情况了解得越详细,驳船就能更好地适应海域的特点并进行优化。甚至在综合了不同海域的水文数据后,海陆连接器的应用范围会更广,不仅仅是为了“台海特攻”。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们在努力制造海陆连接器,进一步完善对台的军事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海陆连接器与两栖作战准备

因为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生产的海陆连接器只有3到5艘,数量不多。虽然外界不清楚解放军到底需要多少这种船,但考虑到如果真的要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那规模可能会是自诺曼底登陆以来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这种情况下,海陆连接器这种对解放军非常重要的船只,肯定不能少了。

而且这只是解放军对台军事准备的一部分,为了确保胜利,肯定还有其他计划和准备。

所以,除非美国或台湾自己把台海局势搞得很紧张,不然大陆应该会等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才会大规模跨海行动。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