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名不见经传的作品,是很值得推荐的。《六连煞》,之前就比较关注,因为两个原因,其一是这部犯罪题材电影,在上海电影节期间获得了不错口碑,其二就是主演王泷正,很喜欢这位“警察专业户”,而且本片里又演警察。
之所以这部电影值得推荐,主要还是本片在一个优秀剧本的前提下,角度独辟蹊径,在连环凶杀案的猎奇与案件背后的创伤思考和人文态度之间寻找了一个相对平衡的观点,最终给人的感觉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犯罪电影,有着题材向的猎奇效果,也有同类作品不太具备的人文思考。
连场的凶杀案打破了小城的宁静,凶手在行凶之后,把犯罪现场清理的非常“干净”,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但凶手每行凶之后又在被害者额头处留下一枚血指纹,似乎是在挑衅警方。如今猎奇且离奇的连环案件,是《六连煞》的天然卖点,开场对案件的描述,以及从旁观者的角度,带出了吊儿郎当的警察古一峰,连环案件配邋遢侦探,让观众有着不错的代入感。
而后电影的发展其实是出乎意料的,当我们认为本片将要沿着传统犯罪电影的侦破路线推进时,结果电影画风一变,开始围绕古一峰进行了大量生活化的侧写,尤其是以黄璐饰演的古一峰的妻子,古一峰的妻弟宋煜,还有王大治饰演的律师等等周边人物,这些碎片化的情节是电影前30分钟的主流,乍一看有些摸不着头脑,观众似乎不太明白这些内容跟连环杀人案有什么关系,没想到随后的故事柳暗花明。
正是由于前期对角色和他们的生活进行深入的描写,才让随后的故事有着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电影随后的情节,在古一峰的侦查和推断下,对之前的“碎片”情节进行了拼接,从而拼成了一副严丝合缝的犯罪动机线索。
可见本片这样安排是有意且大胆的,用情节侧写的手法对案件前后的故事进行了描述,此举看似凌乱,但演员精彩的表演和角度清奇的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填充,而剧情暗线又始终保持着悬疑张力,层层推进,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张网状的故事结构。
尤其是故事发展到中段,电影视角再次更迭,也就是说,影片的整体结构可以看成两大部分:
前半段是从影片开始的杀人案到古一峰因为态度问题被调离岗位,来到小镇上意外发现了线索,这半段用的是古一峰的叙事视角,是一个完整的刑侦破案故事,穿杂着古一峰身为刑警队长而无法平衡工作/家庭的矛盾与挫败。
影片的后半段则是从黄璐姐弟身世开始,一直到影片结束,这半段主线依然是古一峰对案情的侦破,但实际上已经叙事视角已经变了,是一个完整的复仇故事,既解释了犯罪人员复仇的前因后果,又解释清楚了他复杂性格的多种成因。
电影对两个叙事视角的呈现,则是两处影片的关键情节谜团拆解。而且前后两段的叙事,有着明显的剧情分割点,是以案件的“破获”为分割线,这部分对编导刻意为之,对观众进行了误导,从而将剧情引入另一个方向发展,用新的“碎片”完成了之前的网状叙事。
电影用这样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结构线索,勾勒出一幅当代社会的众生相。由此可见,这部警匪片绝非大家想象的那样充斥着狂轰滥炸的商业爆米花,而是一部偏于写实的动作电影,商业模式下的人性思索。
当电影临近尾声,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就会发现该片其实是通过案件来反映社会人格创伤和原生家庭创伤的。比如上述三方势力,落魄的警察、无依靠的家庭、被社会遗弃的罪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安全感。这个“安全感”是建立在当代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电影中所有一切社会关系,人类情感,都变的模糊不清,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说无论男女老少,他们的生活和所经历的故事,就像是风中的蜡烛,那样的飘摇不定。
而这三方之间,又是互为的矛盾关系,作为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自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且更能体会到不同阶层人士在人与人关系之上的孤独与压力。生活没有保障,无端的被家人误解,甚至安全也没有着落。
因此这部《六连煞》就是通过这样一个非典型性的犯罪故事,来暴露当下社会环境中层层矛盾,得益于强大的剧本和叙事逻辑,用不同的视角和网状叙事结构,还少不了王泷正、黄璐等实力派演员精彩的表演,一个众生相的百态就这样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样极具压迫性的环境下,不同阶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被无限放大,毫无安全感的你我,就在风雨中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