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爷爷是中美建交的总导演和奠基人。

楠慑虎 2025-02-17 17:11:28

虽然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被美国侵略者的燃烧弹烧死,但是他的伟大父亲毛泽东主席却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抛弃自己和美国的个人恩怨,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力排众议,千方百计地同美国和解,毅然决然地和建交。

事实胜于雄辩。1969年前后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1969年美国新当选总统尼克松在宣誓就职仅仅12天之后就要求政府官员试探同中国官方接触的可能性。同年7月, 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去中国旅行的限制。不久,尼克松政府决定停止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1970年1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宣布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时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明察秋毫的毛爷爷明锐注意到了这些迹象。当时,毛爷爷认为中苏之间的严重对抗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中国面临着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不利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毛爷爷暗下决心,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定:尝试同美国建交,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对于苏联。于是,毛爷爷面对美国发出的改善中美关系的善意信号出了积极回应。1970年10月1日国庆节,毛爷爷特意巧妙安排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应登上天安门城楼,并且和毛爷爷肩并肩面对天安门广场,面对全世界。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又一次接见了斯诺,并表示中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1971年春天,第三十一届乒乓球赛在日本举行。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曾向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表示,在比赛结束之后,希望到中国访问。消息传回北京,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上交总理,认为邀请美国队的机会尚不成熟。4月4日,总理在报告上面批注“拟同意”。然而报告送到毛爷爷面前时,他老人家却力排众议,亲自批准了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于1971年4月10~17日访问中国,以此表达中国愿意打开了关闭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1年4月10日, 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团长和运动员科恩、雷塞克等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对访问作了具体安排,指出这次访问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接下来,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为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做准备。经过中美双方的频繁磋商和精心设计,尼克松终于在1972年2月21日实现了其对中国的破冰之旅。

尼克松在次日与周恩来总理会晤时以及拜见毛爷爷时私下保证美国不支持任何台湾“独立”运动,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支持任何可通过谈判达成的“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方案”。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在上海签署了著名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确认了美国将从台湾地区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尼克松总统访华也标志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遏制打压中国战略的失败。中美两国关系的和解极大地缓解了来自北方的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一大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0 阅读:4
楠慑虎

楠慑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