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去世,黄晓明发文悼念,最后露面照曝光

娱乐仙露 2025-02-08 18:04:37

文|张吹吹

编辑|张吹吹

“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都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无怨无悔!”

这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曾说过的一番话,在他和背后团队的努力下,不到10年时间他们就造出来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可不幸的是,这位兢兢业业的科学家在2月6日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9岁。

这则消息一经曝光,人们纷纷评论以表悼念,连黄晓明都特意发文致敬黄老,原来他曾有幸演过“黄旭华”这个角色。

2024年2月是黄老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当时他的状态就已经很不好了,出行不仅要坐轮椅,而且鼻子上还插着管子。

即使如此黄旭华还是打起精神跟宾客们打招呼,看起来十分慈祥和蔼,可以后再也看不到他的笑脸了。

纵观黄旭华的一生,才发现他为中国核潜艇真是牺牲了很多,只能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辉煌的中国核潜艇事业!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极目新闻】【中国文明网】【海外网】【黄旭华个人资料】(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临危受命,30年隐姓埋名

黄旭华从小生活在一个局势动荡的年代,看着战火漫天、百姓流离失所的场面,年少有志的他暗自发誓将来他一定要为祖国造船!

靠着满腔热血和丰富的学识,黄旭华成功进入了自己想读的“船舶制造专业”,在学校他如饥似渴,就是为了能有机会为国争光,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1954年,美国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并首次试航,紧接着3年以后,苏联也建造出了核潜艇。

毛主席眼看着当时这两个超级大国接连不断地产生威慑力,他立马决定:“造核潜艇,花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是一群不到30岁的年轻人成了“中国核潜艇”的开山鼻祖,而其中就包括黄旭华。

但万事开头难,当时建造核潜艇既没有模型图,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黄旭华几个人就像是“瞎子”一样,找不到该走的路。

不仅如此,国内还没有计算机,只有算盘和计算尺这两种工具,这无疑又为研究的过程增加了不少困难。

可黄旭华等人并没有放弃,既然没有路可走,那就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他开始和同事们从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搜集整理关于核潜艇的资料。

并且这时候有人又从国外带来了两个核潜艇玩具,谁都没想到这个玩具竟成了他们敲开核潜艇大门的第一块砖!

根据这个玩具,黄旭华等人画出了模型图,攻克了第一个难题之后,他们的信心开始暴涨,即使后面有再多的困难,他们也不怕了。

就这样黄旭华等人每天废寝忘食地计算、画图,1970年他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成就是黄旭华用隐姓埋名30年换来的,这30年以来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和父母都是靠信件来维持联系。

由于工作特殊,黄旭华也不能说他在哪、干的什么工作,渐渐地黄旭华被村里人扣上了“不孝子”的帽子。

直到1987年,黄旭华的母亲才知道人们口中的“不孝子”,竟是个为国家做大事的人,与此同时她也终于见到了30年未见的儿子。

当时黄旭华63岁,母亲93岁,两个人望着对方的白发陷入了沉默,而眼里的泪水早已在打转。

黄旭华对父母尽管有再多愧疚和不舍,中国核潜艇事业还在等着他,因为1988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

鞠躬尽瘁,为了国家在所不辞

从1970年核潜艇被我国造出来之后,就已经成功完成多项常规试验,而还有一项试验没有完成,它就是“极度深潜试验”。

只看名字就已经能看出它的危险性,并且当时美国在进行这项试验时,因突发事故参与试验的129人全部死亡。

有了前车之鉴,一时间参与试验的很多工作人员都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他们看起来十分低落,甚至有的人把遗书都写好了。

作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看到这一幕,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他既想让中国的核潜艇再迈出一步,又不想让这些拼死拼活的工作人员丢了性命。

万般纠结之下,黄旭华做了一个令无数人为之动容的决定,那就是他也要下水,和这些工作人员共存亡,要知道当时的他已经64岁了!

随着潜艇的慢慢下沉,大家能清晰地听见海水挤压舱门的声音,工作人员动都不敢动,不自觉地捏紧了拳头。

反观一旁的黄旭华,他却十分泰然自若好像没听见这些声音一般,不仅如此他还能冷静地看报告,然后指挥潜艇继续下潜!

从一开始的100米到后来的极限深度,黄旭华在这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中一直在记录珍贵的数据,仿佛他已经将生死看淡。

当潜艇出水的那一刹那,人群沸腾了,没想到美国一次完不成的事儿,中国仅用一次机会就成功了!

黄旭华后来回忆当时的场景时说道:“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要承受1.5吨的海水压力,艇体任何一点结构、材料、设备达不到要求,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在黄旭华和背后研究人员的努力下,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而他本人也荣获“中国核潜艇之父”这个称号。

为国家奉献了30年青春年华的黄旭华,此时也迎来了退休的年龄。

老骥伏枥,始终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8年黄旭华将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代年轻人,正式宣布自己退休,没想到即使退休的他,也没有忘记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退休之后,黄旭华进入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几所名校成为了一名教授,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传给了莘莘学子,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黄旭华将当时的他比喻成了啦啦队,在必要的时候给这些年轻人进行指导,而平时就是多为他们鼓励和加油。

不仅如此,已经92岁的黄旭华还坚持每天八点半到工位上,整理几十年工作以来的材料,为的就是接下来的年轻人能够更顺畅地进行工作。

黄旭华的脚步好像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不是场外指导就是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但他表示自己一点都不会累,他愿意为国家奋斗到最后一刻!

60余年以来黄旭华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但留给家人的只有一个永远都追不上的背影。

父亲和哥哥去世的时候,黄旭华没能赶上丧礼;妻子被人撞倒造成严重的脑震荡时,他也没能陪在妻子身边……

有人问他对忠孝不能双全这句话怎么看,他坚定地说了一句:“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如果再给黄旭华一次机会,他表示自己还愿意投身到中国核潜艇事业中,完全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黄旭华的精神也影响到了大女儿黄燕妮,她走了父亲的老路,年轻时就投入到核潜艇事业当中,一直到退休。

写在最后

虽然黄旭华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经历将会名垂青史,而他的精神也会永远地激励下一代年轻人。

最后祝愿黄旭华先生一路走好,也希望中国能有越来越多像黄老一样优秀的人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极目新闻】【中国文明网】【海外网】【黄旭华个人资料】

0 阅读:0
娱乐仙露

娱乐仙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