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滚滚红尘中,有些人生如诗如画,有些却如同命运编织的令人唏嘘的故事,而刘继红与罗京,便是这样一对交汇在宿命中的人物,怀揣着深情与坚韧一路走来。
那一年是1985年,校园的青葱时光里,年轻的大学生刘继红正在为一门专业课的难题愁眉不展,仿佛被困在了厚厚的书本迷宫中,四顾无门。
终于,她决定去请教老师,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叩响了老师家的门。
当门开的那一瞬间,时间似乎凝固了,她直愣愣地站在那儿,眼前赫然是她无比熟悉的身影——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罗京,老师的徒弟,也便是那个大伙口中的“师哥”。
话到嘴边,她只觉得嗓子哽住,吐不出一个完整的词。
“你,你……”她满脸通红,声音如同小猫咪一样微弱。
老师见状,笑着调侃道:“继红啊,这就是我说的罗京师哥。
”这一番话让刘继红稍许缓和,她认真打量起罗京:高挑的身材,英俊的脸庞,还有从那双眼睛里透出的友善和随和。
除此之外,某种特别的魅力也在吸引着她。
罗京也同样注意到了这个面貌清秀的姑娘,微微泛红的脸庞,清澈中满是灵动的双眸。
于是,他率先伸出手,带着平和微笑说道:“你好,我是罗京。
”刘继红微微一笑,紧张感逐渐消散,她轻声回道:“你好,我是刘继红。
”
其实早在见面之前,刘继红已对罗京存有一份不明来源的钦慕——每当他那专业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电视上响起时,她总会被深深吸引。
而她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常常传递着罗京出色的表现及各种佳话。
此时此刻她没想到竟会在此与他面对面交谈,心中不由浮起难以形容的喜悦。
一顿饱含温情的饭让两人渐渐放下拘束,刘继红得以了解到罗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罗京小时候其实是个标准的理科少年,整天沉浸在数理化的世界中,播音主持对他而言是远在天边的另一个星球。
直到1979年,高二那年,他随朋友去参加艺考,结果在考场外被老师慧眼识珠,从此开启他人生的另一扇窗——走入中传的新闻专业。
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罗京像是一张学习纸,上面是一字不写的白,只能一点点突破自我,起初成绩仅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与那些拥有丰富经验的同窗相比,他起步得特别费劲儿,却从未动摇过,凭借着一股不服输劲儿,罗京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每天,他总是比别人更早起床练声,中午稍有闲暇就借阅专业书籍,钻研到深夜。
“我很感谢能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上学习成长,”罗京语气谦逊且欢喜地对刘继红说道,“如果没有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和悉心指导,我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经过一番勤学苦练,罗京终于在毕业时脱颖而出,成为了班级中的佼佼者,后来顺利进入央视,成为人们眼中备受羡慕的《新闻联播》主持人。
听着罗京的奋斗历程,刘继红心里对他的钦慕又上了一层楼,他们两人之间的距离似乎在慢慢拉近,四目相对时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
饭局结束时,两人心中皆是不舍,那份情谊在一旁不言而喻的师母眼中也成为趣谈:“我看惹,他们俩之间肯定有戏。
”
从那天起,罗京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老师家中,而刘继红也因此多了去问问题的借口。
两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增多,为了让彼此多一些见面机会,罗京总是会义务送刘继红回宿舍。
渐渐地,他们在性格与兴趣上的相似点愈来愈明显,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萌芽,温润地滋长着。
罗京的工作愈发繁忙,而刘继红却似从未怨言,始终理解他的忙碌。
两人在三年的爱情时光里愈发默契,直至商量结婚事宜。
刘继红的父母却心怀忧虑,他们担心罗京作为“央视国脸”的名气会让女儿受委屈。
得知准岳父岳母的顾虑后,罗京亲自上门拜访,以极大的坦诚和诚意说服了两位长辈。
饭后,灵机一动的准岳母问:“小罗啊,你喜欢哪种姑娘?
”罗京深情地看向刘继红,回答道:“我喜欢通情达理且有内涵的女孩子,外貌终究会随岁月而去,唯有心灵的美丽方能永恒。
”这一回答大大赢得了刘继红父母的满意,更让刘继红感动不已。
1988年,罗京与刘继红举行了一场简单却充满温馨的婚礼。
婚后,罗京在工作上更加如鱼得水,忙得不可开交,而刘继红则心甘情愿地在背后默默支持生活,处处点滴的温情中充满了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1995年,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罗京喜不自禁地起名为“疏桐”,寓意着希望他如梧桐般健康茂盛。
事业上,《新闻联播》由于改革而加重了罗京的工作压力,他每天都走在紧绷的弦上,为此刘继红做出惊人决定,辞掉了报酬丰厚的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家庭,照顾丈夫和孩子。
罗京感动不已,将内心那份感激深深埋在心中,更加珍爱这个家庭。
幸福的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转瞬而去。
某日,刘继红拿到罗京的化验结果,她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癌。
她双手颤抖地看着单子,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而罗京此刻心系奥运传递,甚至隐瞒病情,全力将手中的火炬任务完成到最后。
2008年8月,罗京履行完火炬传递,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直播现场。
几天后,他的病情日渐加重,被迫住进医院,但在大家进入探望时,罗京并没有半点不良情绪,他很乐观,日以继夜地配合治疗,不让远在家乡的老父母起疑。
每一当提起罗京的住院,刘继红的心里便如刀割般疼痛。
罗京在遭受病痛折磨时依然关心短信中安慰妻子:“我爱你。
”这句罗京唯一一次在婚后所述的情感毫无缠绕,简短而坚定。
治疗一段时间后罗京的病情渐时好转,于是2019年春节,他们全家度过了一个难得的团圆年,围坐在烟花灿烂的夜晚,共享家常侃侃而谈。
可惜命运无情,假象的康复并没有持续太久。
2009年5月29日,罗京在医院中度过了自己的48岁生日。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拉着刘继红的手,充满了不舍,下一个生日就无法相聚了。
终究癌魔无可敌,罗京在6月5日逝世于医院中,领先离母亲而去。
葬礼上,刘继红悲痛欲绝,却强忍着以虔诚恭迎丈夫最后一程,留下一片苍凉。
罗京的去世在刘继红心中留下了深重的伤痕,“那段时间,儿子就是支撑我活下去的唯一力量。
”刘继红常说,梦境中罗京的身影一直满怀着某种柔情,最终成为她前行回忆中的一份安慰。
在朋友的关心下,刘继红渐渐恢复过来,她生活重燃意义。
2016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企业家刘岩,一个对她无比真诚且包容的男人。
刘岩了解刘继红的过去,对她和罗京的父母一直恭敬有加,也把罗疏桐当作亲生儿子看待。
在刘岩的陪伴下,刘继红面带释然的微笑,逐渐敞开心扉,拾起再度追求幸福的脚步。
在罗京离去后的日子里,刘继红始终没有忘记丈夫,她时常去墓地献上他生前最爱的种种:烟、沙琪玛、啤酒和北京小吃。
面对岁月的变迁,她日渐从悲苦中走出,始终坚强地拥抱新的人生。
刘继红牢记罗京曾展现的积极乐观,与罗京的湛蓝回忆并彻未来,每一步再辛酸也甘之如饴。
在命运多舛的际遇中,她传承着罗京留下的那份阳光,即便再也不曾相见,她依旧记住罗京所教导的:不论怎生变故,都要继续微笑着面对生活。
一生守望,只为那薄荷坠落的岁月光当与人离愁时,不觉轻声无声,而能笑着说出“我永远是罗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