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张郃是猛将,我看他根本就是个能把袁绍军团玩得明明白白的天才,要说打仗的本事,他可比那些整天只会蛮干的家伙强多了。
在官渡打仗的时候,我总觉着袁绍帐下的人才一点不比曹操的差,就拿那个沮授来说,人家早就看出来颜良这人虽然打仗很勇但是一个人带着兵打仗是不行的,这话说得可真够在理的,搞得我都想给沮授点个赞。
颜良这个人说实话就是个有勇无谋的主,虽说打仗的时候凶猛得很,可这人脑子里装的都是直来直去的想法,就跟个愣头青似的,这种打仗方式在局部战斗中还成,要是让他带着大军打仗那可真是要完蛋。
你看连荀彧都说颜良文丑就是一时之勇,这评价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荀彧这人向来说话都很准,他能这么说那就说明颜良文丑俩人确实就是靠蛮力打仗的主。
袁绍这人说实话挺让人无语的,手底下有这么多能人,结果就知道用颜良文丑这种莽夫,其他真正有本事的将领反倒不重用,这不是把好牌打烂了吗。
这些谋士将领们给袁绍出的主意都挺有道理的,比如说不要跟曹操决战,先在后方搞点事情,慢慢消耗曹操的实力,这不就是围魏救赵的套路吗。
张郃这人是真厉害,他早就看出来曹操要打乌巢的粮草,要是当时听他的赶紧去救援,说不定战局就不一样了,可惜袁绍就是不听。
说起郭图这人就来气,明明是自己出的馊主意结果还要诬陷张郃,这不是典型的推卸责任吗,搞得张郃最后只能投靠曹操,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是郭图的锅。
袁绍手下有十万大军却还是输了,这不就说明光有兵多将广没用吗,关键是得会用,要是把这些兵都交给张郃指挥,说不定真能把曹操打得抱头鼠窜。
张郃这人说实话挺冤的,两次给袁绍提建议都被否了,结果最后事实证明他说得都对,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千古遗憾吗。
乌巢那一仗输得特别冤,要是当时听张郃的话去救援,说不定就不会丢了粮草,这一仗输得确实挺让人惋惜的。
你看张郃这人虽然是个武将,但打仗特别有脑子,不光会打还懂战略,这种人才放在袁绍手里真是白瞎了,要是早点跟了曹操那该多好。
张郃这人打仗的思路特别清晰,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停,这种军事素养在当时的武将里面真是少见,难怪后来在魏国混得风生水起。
要说袁绍最后输给曹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会用人,像张郃这样的人才放着不用,反而重用一些只会蛮干的将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我觉得张郃这人特别适合打大规模的战役,因为他懂得怎么调动大军,而且还能看清战局走向,这种能力可不是一般将领能有的。
官渡之战要是让张郃来指挥,说不定三国的历史就得改写了,毕竟这人的军事才能确实在线,可惜碰上了袁绍这么个不会用人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