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22年,单日票房仅28万,它成2024贺岁档电影圈最大“滑铁卢”

寒士之语 2024-12-20 17:35:04

序言

2024贺岁档,硝烟弥漫。

有人乘风破浪,有人黯然离场。

有人说,女性题材如今是票房的万能钥匙;有人说,文艺片已沦为烂片的遮羞布。

几家欢喜几家愁,那真相究竟如何?

我们不妨以贺岁档两部颇具代表性的影片——《好东西》和《风流一代》——作为切入口,一窥究竟。

以女性题材为背景的《好东西》一路高歌猛进,票房口碑双赢,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1,累计票房轻松破2亿,俨然是今年贺岁档的一匹黑马。

而另一部《风流一代》,顶着戛纳入围的光环、名导贾樟柯的名号、国际影后赵涛的演技,却票房惨淡,豆瓣评分勉强及格,日票房甚至低至35万,堪称“年度最惨”。

同样聚焦女性,同样是山西导演,为何结果如此两极分化?

成功与失败

《好东西》这部电影,无疑是2024贺岁档的一大惊喜,高票房和高评分,这样的成绩单足以让许多业内人士瞠目结舌。

它并非出自名导之手,也没有流量明星的加持,却凭借着对女性题材的精准把握和对现实生活的细腻刻画,赢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可。

反观《风流一代》,则在市场上遭遇了滑铁卢,这部被寄予厚望的文艺片,最终票房仅有几百万,与《好东西》的2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更令人尴尬的是,影片在豆瓣的开分也仅有6.3,差评如潮,口碑崩盘,曾经的文艺片大神贾樟柯,这一次似乎真的跌落神坛。

不仅如此,贾樟柯在这部影片中,将20多年来积攒的素材拼贴在一起,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时代变迁和女性命运的变迁。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毫不相关的边角料素材,甚至能看到《江湖儿女》和《三峡好人》的未播花絮,这种“大卖场式”的素材堆砌,让人感觉导演是在把观众当作回收旧料的垃圾桶。

还有影片中女主角在公交车上反复被推回的场景,以及与AI机器人对话的桥段,都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这种故弄玄虚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观众感到困惑和厌烦,评论区里,不少观众吐槽影片“不知所云”、“像超长的MV”、“浪费时间”。

甚至连他的御用女主角赵涛,也因为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过于空洞、缺乏情绪,而被观众批评“演技像鬼片”。

尤其是她标志性的“双目空洞,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的表情,在这部影片中被无限放大,反而失去了应有的表现力,甚至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恐怖片感觉。

还有就是,影片在宣传中对外媒的赞誉大肆渲染,比如“崇高而心碎的爱情故事”、“极具创新”、“震撼”等评价,但实际观影体验却与这些评价相去甚远。

文艺片宗师

《风流一代》的失败,不仅引起了网友们的“抵抗”,也引起了观众对文艺片的思考,文艺片是否就意味着曲高和寡,注定只能是小众的艺术?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些优秀的文艺片,例如胡歌主演的《走走停停》,以及最近赵丽颖《乔妍的心事》,都因为细腻的演技或者是影片的刻画,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这说明,文艺片不是没有市场,关键的还是在于影片的质量和观众的接受度。

尤其还是被誉为“文艺片宗师”的贾樟柯,他执导的文艺电影,曾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一面旗帜。

贾樟柯,他的《小武》、《站台》、《三峡好人》等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他被誉为“文艺片宗师”,他的作品也影响了一代电影人。

可近年来,贾樟柯的创作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从《江湖儿女》到《风流一代》,他的作品口碑和票房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贾樟柯对“文艺片”标签的依赖,或许也是他创作困境的原因之一,他似乎将“文艺片”等同于晦涩难懂,将迎合市场视为对艺术的妥协。

但真正的“文艺”并非曲高和寡,而是能够引发观众共鸣,触动人心灵。

比如《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等,都证明了文艺片同样可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这些影片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也兼顾了市场需求,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还有我们前文说到的《好东西》,导演邵艺辉,这位新锐导演,凭借这部电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甚至邵艺辉和贾樟柯都来自山西,《好东西》电影中还有调侃贾樟柯的情节,这无形中增添了一丝戏剧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导演就不能拍好女性题材电影,关键在于,导演是否真正理解和尊重女性,是否能够以平等的视角去观察和展现女性的世界。

如果只是把“女性”作为一种噱头,或者是为了迎合某种市场需求,而缺乏真诚的表达,那么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结论

这两部电影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如今国产电影市场的两面,一个天堂,一个地狱;一个欣欣向荣,一个步履维艰。

对于贾樟柯这样的“大师”来说,票房和口碑或许已经不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可一部电影的最终目的,不还是要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吗?

如果一部电影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那么它的艺术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0 阅读:1

寒士之语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