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杀猪盘——韩国浦项钢铁,被印度折磨了十二年,没炼一斤铁

星揽史说 2025-04-08 14:18:19

2003年,韩国的浦项钢铁经过反复对比后,决定放弃中国市场,在印度建造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

五年投资120亿,协议一签、钢铁厂一落地,浦项直接坐等收钱!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好的五年建成,硬生生被印度拖了12年。

整整12年啊,浦项连一斤铁都没练出来,纯粹就是给人家送钱去的!

不仅如此,这12年被印度扒了一层又一层,120亿连塞牙缝都不够!

一番折腾下,浦项终于发现了,这印度,就是个巨大的杀猪盘!

浦项钢铁的困境

浦项制铁,一个响彻韩国钢铁业的名字,在全球钢铁市场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韩国的开采强度不断加大,他们的铁矿石资源日渐枯竭。

这意味着,浦项制铁必须从国外进口更多的原材料,而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此外,随着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浦项制铁的高层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2003年,经过反复的调研和比较,浦项制铁将目光锁定在了两个亚洲大国——中国和印度。

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市场,其钢铁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令人瞩目,无疑是浦项制铁的首选。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对钢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对于浦项制铁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然而,在对中国进行深入考察后,浦项制铁发现情况并非如想象中那般乐观。

中国钢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在中国建厂,可能无法达到浦项制铁降低成本的预期。

印度的劳动力成本远低于中国,这对于浦项制铁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再加上印度的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钢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意味着,浦项制铁在印度,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少的竞争压力。

而且,一番沟通下,印度官方还向浦项制铁承诺,将提供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

这对于正在寻求降低成本的浦项制铁而言,和天上掉馅饼没什么不同。

与印度合作

在双方的积极推动下,浦项制铁与印度政府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浦项制铁将在印度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在五年内投入120亿美元,在印度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

2005年,在印度东部的奥里萨邦,双方正式签约。

然而,当浦项制铁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时,怎么也没想到,这个项目竟然比唐僧取经还难!

在印度,官僚主义盛行,低效率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更是困难重重,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达成一致。

更让人气愤的是,在审批过程中,一些官员竟然公然索要额外的好处。

在这个腐败问题严重的国家,这样的事情似乎已经见怪不怪。

浦项制铁只有一次次地妥协,一次次地满足那些无理的要求,才能够推动项目的进展。

然而,即便如此,审批的进度依然缓慢而艰难。

雪上加霜的是,印度的28个邦在法律和政策上各不相同,这使得审批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

除了审批问题,征地也成为了浦项制铁在印度的一大难题。

按照协议,印度政府承诺为浦项制铁提供4000公顷的土地,但实际上,他们只提供了3500公顷。

对于剩余的500公顷土地,印度政府却要求浦项制铁,自行与当地居民进行谈判。

在印度,土地征收向来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

当政府要征收土地时,这些居民往往会提出巨额的补偿要求,甚至采取极端的抗议手段。

更让浦项制铁感到吃惊的是,在印度,征地成本竟然占到了项目总成本的20%,这远远高于1-4%的国际水平。

这意味着,浦项制铁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土地的征收和补偿。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项目的成本,也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环保问题,则成为了印度政府敲诈浦项制铁的又一个工具。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印度政府不断提高环保标准,要求浦项制铁支付更多的环保费用。

2010年,印度环境部甚至提出要取消浦项制铁的环境审批,这无疑给项目的进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印度政府的步步紧逼,浦项制铁别无选择,只能一次次地妥协,承担起越来越多的额外成本。

然而,即便浦项制铁做出了种种妥协,印度政府的要求却越来越多。

在协议即将到期之际,印度政府突然通知浦项制铁,要求他们续签协议。

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再次将浦项制铁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浦项制铁已经在印度投入了巨额资金,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那无疑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续签协议意味着,要继续忍受印度政府的种种要求和刁难。

经过再三考虑,浦项制铁最终还是决定续签协议,继续在印度的投资。

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印度能源部突然要求浦项制铁,使用高灰分的本土焦炭,这无疑会影响钢铁的质量。

浦项制铁的技术团队迅速提出了改良方案,却始终得不到印度政府的回应。

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2011年,奥里萨邦的政治风向突然发生了变化。

要求浦项制铁,支付高达153亿卢比的环保补偿金。

这个天文数字,再次将浦项制铁推到了绝境的边缘。

在印度挣扎了12年之后,浦项制铁终于认清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印度,就是一个无底洞。

2016年,浦项制铁的董事会终于决定:撤出印度!

印度营商环境堪忧

浦项制铁在印度的失败绝非个案,许多外国企业在印度都遭遇了类似的困境,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福特曾经对印度市场充满了期待,他们在印度投资建厂,希望能够在这个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多年过去了,福特在印度的业务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最终,他们不得不决定:将印度的工厂贱卖给当地的塔塔集团,退出这个市场。

中国智能手机巨头小米,也同样在印度遭遇了困境。

小米在印度的业务本来发展得如日中天,他们甚至一度超越三星,成为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军者。

然而,好景不长,印度政府突然要求小米印度公司的高管,必须由印度人担任。

更让人震惊的是,印度政府竟然冻结了小米555.1亿卢比的资金,理由是小米涉嫌违反了外汇管理规定。

这一系列的打击,无疑给小米在印度的业务蒙上了一层阴影。

像福特和小米这样的遭遇,在印度并不罕见。

据统计,仅在2014年到2021年间,就有多达2783家外国企业选择逃离印度。

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印度的投资环境有多么恶劣。

结语

印度虽有看似诱人的市场潜力,但其糟糕的营商环境,不仅让外国企业望而却步,也阻碍了印度自身的经济发展。印度若想真正吸引外资、推动经济腾飞,必须痛定思痛,大刀阔斧地改革营商环境,否则未来的发展之路,恐怕依旧荆棘满布,难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2024.10.29-《印度JSW集团将与韩国浦项制铁合建钢铁厂》

2.界面快讯-2024.10.29-《印度JSW集团与韩国浦项钢铁签署谅解备忘录,在钢铁、电池材料等领域合作》

3.广州日报-2015.5.22-《莫迪全方位“招商引资” 抱负丰满 现实骨感

6 阅读:2592

评论列表

张华

张华

15
2025-04-08 23:10

仇华深入骨髓,对华示好只是权宜之计、诈骗中国投资和技术,中国永远不可能收买屎三!一旦印度突破部分高端制造业,西方肯定完蛋,地球市场资源有限,容不下两个十几亿人口的工业国。

老色批

老色批

11
2025-04-09 20:47

印度还是敢欺负外国人的企业,还是很牛逼的

新昵称

新昵称

7
2025-04-11 19:28

阿三棒子,卧龙凤雏

星揽史说

星揽史说

风花雪月映江山,诗意人生梦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