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汉战争当中,如果光论个人能力,那么项羽毫无疑问要甩刘邦一大截。
诸侯们却做出了让人意外的选择,很多人都选择了刘邦,而不是项羽,这是为什么呢?
诸侯们选择的原因在诸侯选择他们的主人的时候,通常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项羽,另外一个是刘邦。
这些诸侯大部分时间都是看谁占了优势就选谁,所以,这些诸侯对于刘邦来说,并不重要,反正都是一群因利而来,利尽而散的人。更何况,在大部分时候,刘邦是打不过项羽的。
其实,在一开始,这些诸侯并不知道项羽和刘邦谁实力更强一些,所以,在刘邦攻进关中的时候,这些诸侯们都觉得:刘邦好厉害。
于是,几乎所有诸侯王都投奔了刘邦。后来,项羽开始重视刘邦,于是派精兵和刘邦对战,刘邦很快就输掉了,于是,这些诸侯都跑掉了。
对于这些诸侯王,刘邦没有什么感激之情,这些人在刘邦优势的时候来投奔,刘邦处于劣势的时候就又跑走了,这些人对刘邦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帮助。
投奔刘邦的第二种情况投奔刘邦的第二种情况就是说这些人确实和项关系不好,所以想要和刘邦一起对抗项羽,这些人包括田荣、张耳等等。虽然这几个人后来和刘邦关系也不好。
但是这个时候刘邦已经彻底站稳脚跟,对于这些诸侯自然就没有怎么在意,最后,田荣和张耳两个人都被刘邦的新盟友彭越、英布、韩信等人杀死。
在刘邦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生死相随,所有的诸侯王都是看重利益,基本上都是谁的利益大就倒向谁。
所以这些诸侯王和刘邦之间的联系并不深,真正让刘邦夺取天下的其实另有其人。萧何、张良和韩信,这些人才是刘邦真正的王牌。
其实,诸侯王的选择和刘邦和项羽本身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项羽本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领导,可是他却不是一个好领导。
他的能力很强,所以他敬佩的只有和他一样能力很强的人。必须要有非常出色的能力,才能跟得上项羽的节奏。
而且你要有非常好的心态,才能够在项羽的手下继续做下去,因为项羽这个人经常朝令夕改,搞得他手下的人都非常抓狂,所以如果新心态不好的话在项羽手上是没有办法做下去。
就拿杀死刘邦这件事情来说,有不少人建议项羽干脆杀掉刘邦,项羽答应了对方最后却又反悔,所以项羽本人就是诸侯王投奔刘邦的一个巨大原因。
毕竟楚汉相争能够投奔的人只有他们两个,既然讨厌项羽,那就只能投奔刘邦。
刘邦和项羽相比,在对待下属方面还是很出色的。刘邦在大业未成的时候,他又很好的忍耐性,萧何和张良就不说了,韩信性格可是很差劲的。
当时,韩信吸收项羽手下干不下去,最后来投奔刘邦,他到刘邦手下不久就违反军纪,还玩离家出走。
这要是换做一般人,早就把这个人放进黑名单了。可刘邦在听了萧何的建议之后,立刻就把韩信立为了将军。韩信内心的骄傲得到了满足他以为自己遇到了知音,于是决定用去全部力量为刘邦效力。
其实从性格上来看,刘邦和项羽有很大的不同,可是在对待功臣方面,刘邦和项羽其实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他们都不放心自己的功臣,对自己的功臣颇为刻薄。刘邦后来继位以后,很多功臣也都被他杀死,只不过在争夺天下这一段时间里刘邦表现得比较平易近人。
这种平易近人也让他赢得了真正有才华的人的好感,这些人成为刘邦集团的中流砥柱。至于那些诸侯王刘邦根本就懒得看,因为他知道诸侯王来投奔,他只是因为他赢了,如果他输了的话这些诸侯王立马就会离他而去。
这些诸侯王和普通的大臣不同,普通大臣在选定一位君主之后,通常都不会有所改变,可是这些诸侯王不一样。他们更像是一位商人,觉得哪边的赢的概率大就会跟谁那边。
而刘邦在大部分时候都是赢的概率比较小的那一方。诸侯王会投奔刘邦,也是一开始的时候刘邦没有怎么被项羽放在心上,靠着对手的这份不重视刘邦赢得了短暂的胜利,吸引诸侯王来投奔。
最后是刘邦胜局已定后才过来投奔的。这些人都是中立派,可谓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看到了刘邦胜局已定才过来投奔,希望能够在刘邦这里搏一些好印象。
所以其实这些诸侯王并不怎么样,对刘邦来说,他们也都是可有可无的人。
项羽失策项羽原本是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可是项羽的性格让他很难得到太多人的支持,我们都知道一个词:曲高和寡,项羽在战争方面就完全印证了这个词。
项羽本人太出色了,导致大部分将军在他手下都自惭形秽,不能够好好替他效力,也觉得打仗的事情有他一个人就足够,不需要其他人,所以手下很难得到重用,于是这人纷纷过来投奔刘邦。而在刘邦手下,这些人得到重用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因为刘邦是亭长出身,可以说他在教育方面远远不及身为贵族的项羽。刘邦自己也没觉得自己很出色,所以他一直对手下持一种理解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他获得了许多真正的人才。
刘邦和很多诸侯王之间关系都是因利而来,利尽则散,这是一种短暂合作关系,但也有一些真心投奔他的诸侯王。这些人在获得成功前都是刘邦的坚实后盾,可是在获得成功之后就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大部分都被刘邦给除掉了。
很多人都认为,项羽属于没有把握好机会,所以才会让刘邦有机可乘,如果项羽斩草除根,其实刘邦是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脱的。
这些诸侯王,对于刘邦来说并不重要,对于项羽来说,同样也不重要。因为项羽认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搞得定所有事情。而刘邦则不一样,他对这些一会儿投靠一会儿又离开的诸侯王没有什么好感,所以这些人并不重要。
真正让这些人投奔刘邦的原因,只有一个,刘邦在战争后期逐渐占上风,再加上项羽的性格,让很多诸侯王都感到无法忍受。
所以最终刘邦手下的诸侯王相对而言比项羽多,可这些诸侯王大部分都曾经投奔项羽或者选择中立,对于刘备来说这一点他还是有数的。
项羽这个人很残暴,他攻占城池,每次都杀掉很多无辜百姓。这一点,也让有的诸侯王看不惯项羽。
民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这些老百姓的下场,有时会让这些诸侯王感到害怕,于是,他们就会投奔看似比较温和的刘邦。
毕竟项羽暴虐无常,跟着他诸侯王可能一不留心就被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