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日三月十七,老人说“三月十七怕天晴”,为何?早看早知道。
今日农历三月十七,星期一,公历的4月14日,谷雨前一周时间。此时,人们都在忙着耕田,施肥、播种,因为这个时间是春播活动来到繁忙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棉花、大豆、花生、玉米、水稻等作物都来到了播种高峰期。为此,这天的天气变化就会对庄稼生长产生影响。
而针对于此,民间一直有“三月十七怕天晴”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今日三月十七,天晴到底怕啥?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农历三月十七这一天,农民们担心天气晴朗,因为这一天晴朗的天气可能会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收成产生不利影响。
据悉,三月十七是春季的关键时期,此时农作物正处于播种和生长阶段,雨水对农作物至关重要。因此,农民们担心三月十七这一天如果是晴天,可能会导致后续的干旱,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最终的收成。而具体影响如下:
农作物生长:如果三月十七是晴天,虽然阳光充足有利于土壤解冻和作物光合作用,但长期无雨会导致土壤干燥,影响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刚播种的作物,缺乏雨水滋润可能会导致发芽率降低,甚至出苗不全。

农业灌溉:在传统农业社会,灌溉条件有限,农民们依赖自然降水来满足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如果三月十七是晴天,农民可能需要增加灌溉次数和量,这不仅增加了劳动成本,还可能因灌溉不当导致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而如果下雨,雨水自然渗透土壤,既能满足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又能避免过度灌溉的负面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晴朗天气可能导致气温迅速上升,空气干燥,增加干旱、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这些灾害会对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对于这一说法而言,民间还有很多的农谚都能解释这一观点,具体如下:
三月十七晴,庄稼定难成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三月十七这天是晴天,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里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干旱天气,这对庄稼的生长极为不利,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据悉,在农历三月十七这天,如果天气晴朗,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里雨水相对较少,而气温回升却很快,这就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过快,田地出现干旱,庄稼生长受阻,从而导致一季的收成受损。

三月十七动了流,夏秋两季必定收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三月十七这天出现了下雨天气,那么到了夏天和秋天时,雨水就会比较充足,这对于庄稼作物的生长比较有利,而这就预示着今年将会是个丰收的季节。
这是因为三月十七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雨水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如果这天不下雨,那么庄稼就会遭受干旱,影响庄稼收成;而如果这时候下雨,就会让作物茁壮生长,从而有利于丰收。

此外,民间还有“三月十七晴,干旱随之行”、“三月十七天鼓响,虾子爬到屋脊上”等,这些农谚都能反映三月十七这天的天气对于未来庄稼收成的影响。
总之,三月十七到了,而根据今天的气象预报显示,多地均以晴天为主,即便华北、黄淮等地还伴有大风,但是也已经转晴,这就预示着今年的雨水变少了,而对于庄稼的生长就会有影响,因此需要农民朋友做好灌溉准备,避免庄稼减产严重。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三月十七天气对于庄稼的影响了。话说,你们那边是晴是雨?你觉得这些谚语有道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